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课堂中合作交流的效率

作者: 刘仁燕

摘 要: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低年级; 合作交流;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标之所以提出合作交流,是有其道理的。古人说:“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交换思想,那么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因此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

其实大家在教学中采取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并不少见,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分成一组一组的,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进行合作学习。言已至此,小组学习也好,合作学习也好,关键是学生有没有真的做到合作交流,是不是合作交流后有成效,下面我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帮助学生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笔者有幸接了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其中的一次《比一比》教学环节,我让学生比绳子长短,让他们自己讨论。可实际情况和我预期的效果大不相同,发现有的学生压根没有讨论,只是互相看看不开口,有的即使是开口了,说的也是与数学无关的东西。既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就帮助他们养成合作交流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和父母之间以及身边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如何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也许你要问:倾听跟合作交流有什么关系?因为善于倾听才能知道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发现自己观点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促进与别人的合作交流。

2.学会表达。光会倾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发表意见,不能由善于表达的人包场。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敢表达或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调动他们“敢说”的勇气,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别人没想到的要善于补充。

3.教师在生活中重视培养学生乐于赞美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心里想得到但说不出来,或者说产生“舌尖效应”,教师要耐心引导,多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或让学生用手势、动作、算式、图画等方式表达交流。生活学习中不管是赞美还是被赞美,都能有助于人建立自信、激发潜能,互相沟通。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善于赞美他人,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策略得到优化。

第二,抓住合作交流的机会

笔者认为抓住合作交流的机会无非有两层含义。

其一,要抓住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一点老师要善于利用适合合作交流的题材。关于什么样的题材才是真正合适学生合作交流,其实这跟我们学生时代写作文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先自由地在小组内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结果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从长方体谈到长方形,再由特殊的长方体谈到正方体,气氛热烈而融洽。他们把自己所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情况描述得既详尽又细致。这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说,激活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提炼、概括,促进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即时进行交流,有许多精彩的发言就是在这种热烈的交流氛围中产生出来的,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的力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二,要抓住老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巧设问题情景,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建构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是由于先前的知识结构和新的知识产生冲突,内在的知识结构不平衡了,学生使自己知识结构平衡的过程就是学习。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问题”背景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有利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交流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如教师在讲2-5的分成的教学片段:老师把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分开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拿?学生思考后,和同桌互相交流,学生到前面来拿给大家看,并说出左手拿几个右手拿几个。

第三,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合作交流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提出与别人交流。有的教师问题一出来,就立即让学生互相讨论。学生的反应灵敏度并不是一样的,是有区别的,笔者观察如果不给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的时候那些反应比较慢点的学生就眼睛睁得大大的看那些反应快的人说的津津有味的,那么这些反应稍微慢点的孩子就得不到锻炼了。交流讨论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把处于相对分散状态下(主要是小组活动)研究出的初步成果进行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修正自己的观点。简单的问题尽可能让基础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回答,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第四,合作交流的小组明确分工

这也是提高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效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众所周知的,明确分工有助于提高人的办事效率,这一点在上上个世纪资本家发明流水线生产就得以体现。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新一轮课改下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是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引发各个教学层面的变革,是教师为学生营造的一种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环境。

总之,如果我们教师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合作交流氛围,我们教师和学生都会快速的成长起来的,因为好多创造思维靠大家的思想碰撞而来的。

参考文献:

[1]施勤勤.浅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01期

[2]陈卫.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