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 徐琪忠

摘 要: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102-001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怎么能与他人很好的沟通、合作呢?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学途径上,我追求多样化

一、抓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口语交际课是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素养”的主阵地。口语交际课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快捷地获得和积累口语交际经验。因此,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上好口语交际课,更好地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我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培养搜集信息能力

新教材中大部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口语交际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提供交流,才会避免课堂上无话可说的现象。

由于每个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内容都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因此在每个单元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结合阅读教学布置各项准备活动,让学生们以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的信息。我在教学《小小新闻发布会》时,课前布置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有关最近新闻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照片。这样的课前准备,既有利于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搜集到的材料也为口语交际提供了素材,学生在课内谈的活、谈的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象的情境设置,激发交际兴趣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我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如教学《我们的小制作》时,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小小展览会”的字样,教室布置成了展厅,把同学们的小制作一一展示出来。学生们自由参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向制作者询问制作过程,并评选出“制作小能手”。

三、层次分明的交际训练,逐步提高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样,需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大量、有效地运用互动时间,设计不同的训练难度,层层递进,层层铺垫,引导学生从零碎的语言到能有序、连贯的述说,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介绍家乡景物》这节口语交际课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

[教学片段]

1.播放《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歌曲导入,板书课题。

2.师:看了题目后,谁来说说,我们都可以介绍家乡的什么?

(风景、特产)

3.师:你想介绍家乡的什么呢?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明。

指名说。

4.师:我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还是不知道风景到底有多美?特产是什么样?什么味道?怎样才能使我听得更明白呢?

生发言。

5.师:对!为了使别人听得明白,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风景有哪些特点;物产是什么,以及它的颜色、味道、怎么吃等等。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给说的同学补充,也可以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由说一句简单的话到说一段具体详尽的话,引导学生由说出到会说,说话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有效的课外延伸,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交际获得的知识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后,还应该设计一些交际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口语交际的价值。如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我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还布置了一项作业:在生活中,随时伸出你的双手,献上爱心,去帮助别人。像这样,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联系实际,并在生活中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口语交际的实用性。而且每一次成功的交际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成就感,必然也会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

口语交际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认知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识,优化教学流程,就一定能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

五、立足课堂,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虽然口语交际课发挥个例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仅能为交际提供单一的内容或话题,因此只抓口语课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将口语交际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种训练途径对于学生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结尾写道:“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让学生想象汉族客人和蒙古族主人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客人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来自哪些地方?他们各会讲些什么?蒙古族人民会讲些什么?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再如《詹天佑》一课,结尾处写外国游人望着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的京张铁路,站在詹天佑铜像前,赞叹不已。可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啧啧赞叹的情景:什么叫赞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过程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种的切入点,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相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