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学生以“渔” 还学生为“本”
作者: 姚满芳摘 要:本文通过对初中阶段教学现状的剖析,提出授学生以“渔”,还学生为“本”这一论点,进而从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即环境资源(创设立体化的英语环境、营造英语听力软环境)、学生资源(设计三段式层级性系列化英语特色活动)、媒体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教师资源(建立师生和生生帮辅机制、积极探索导学案)等方面,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提高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资源; 英语学习渠道; 以人为本;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08-004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为学生扩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由此,如果要真正做到授学生以“渔”,凸显以人为“本”理念,挖掘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至关重要的,而初中英语新教材为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情境分析
1.初中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显著
1.1学生在小学起始阶段的英语学习存在差异性。英语基础差异悬殊较大。很多农村小学由于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与教学均不规范,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孩子英语学习能力低,发音不标准,英语学习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1.2.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显著性下降。目前学校英语教师配备基本齐全,课程与教学设计规范,但英语学习环境仅限教室和课堂,学习资源仅限于教材,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显著性下降。
1.3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生学习渠道狭窄。新目标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方法仍存在传统、单一现象,没有足够时间挖掘一些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渠道狭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1.4.课外英语学习空间和文化缺乏带来的弊端。学生英语学习的资源就是英语课本和配套练习,感受不到英语氛围,学生学得很乏味,成绩提高不明显,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氛围,教师应努力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这对提升整体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现状,久而久之将会使英语教学出现固步自封,学生学习兴趣淡漠,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真正授学生以“渔”,还学生为“本”呢?笔者认为开发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三、“开发丰富英语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情感的体验,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上节课和课间对本节课学习的不利影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激起学习的热情和欲望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趣味性的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入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英语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年级段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爱玩的天性和求新、求异的心理,不断变换花样,标新立异。如果能做到让学生天天盼着上我们的课,我们的英语课在上之前就成功了一半。
2.主体性原则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导入都将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课堂导入必须考虑课堂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导入。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全体学生的共同情况,包括学风、情感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等情况。第二方面是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个体情况,包括个性心理特征、知识的水平、能力特征、思维的层次、方式和品质等诸多方面。第三方面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熟悉情况,包括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的远近、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预习情况等几方面。
3.创新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讲授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主的状况,突出以学生为主,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避免学生消极地、被动地、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教学任务。
四、“开发丰富英语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实践
1.开发校园环境资源,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学校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设施、校园外貌和教室布局、寝室布置等都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产生影响,学校应对学生创设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物质环境,让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都感受到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息。
1.1台阶英语文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收集各种名人名言,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学生每天上下楼梯多次,合理利用楼梯台阶,让台阶成为英语学习的特殊教材,实在是一大妙绝。如下:
学生看到自己收集的语句被学校师生学习,感到特别自豪,更加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样,经常听到学生一边上下楼梯,一边朗读这些美句,无意识地记忆了这些名人名句和英语谚语。更可喜的是,好多同学在英语作文甚至语文作文中,都用上了台阶上的一些好句。
1.2楼道英语文化。校园环境需要每个在校师生共同创建,为了使学生既利用校园环境学习英语,又可以使学生将习得英语服务于环境,发动全体学生收集中英文的环保语句和学生行为习惯语句,经过教师的反复修改,制成KT板张贴在每一层楼梯口墙上。见下:
很多学生在写有关环保类作文时,巧妙地将这些语句用到了文章中,既学到了很多英语,又增强了环保意识,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好相处,创造了一个和谐校园。
1.3教室环境英语文化。教室后面布置英语学习园地,为学生提供一片学习英语的小天地。让学生的优秀作文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增强学生们的竞争力和上进心。另外,请示学校要求政教处在一学期里安排一两期布置英文黑板报内容,并同样对英文黑板报进行评比,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3.1设置班级英语学习角,展示学生写作风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很多同学的作文错误百出,如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中文式英语等,教师在课上一一讲评又浪费时间,班级设置英语学习角,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张贴上去,要求写的不够好的同学在这当中任选一篇抄下来,找出自己文章错误原因,并熟练朗读这篇优秀文章,而且要求学生们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用红笔划出来。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写作的热情高涨起来,错误率越来越低,从而提高了每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1.3.2设计班级英文黑板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新的英语学习阵地。班级黑板报定期出刊,一般来说每个月一期,一学期总共四期。经过跟政教处协商,每学期出一期英文版的黑板报。第一次出英文版黑板报,学生感到很新鲜,一些英语书法较好或写作较好的学生可以大显身手了,下面是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期所教班级的黑板报(英文版),主题是:班荣我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8,9,10,11原版全文
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英文板报一角”则又增添了教室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黑板报作为我校重要的一个宣传阵地,给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和知识。英文版黑板报,促使学生正确运用英语,给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舞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英语学习阵地,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1.4生活化的寝室英语文化。寝室是学生的生活场所,寝室布置英语文化,更能体现英语生活化,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寝室为单位,寝室成员自己设计寝室管理制度,列出10条或以上的规章制度,并译成英文,教师帮他们订正语病或同学之间互相修改,然后,学生打印成章并进行版面设计或手工绘制,最后张贴在各自寝室门上、柜子上或墙上。另外,我们提议学校政教处在工作行事历中排上用英语进行美化寝室的内容。
①制定英文版寝室规则,既能感受寝室英语文化,又能用英语约束学生行为。如何让学生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在上完九年级Unit 3时,让学生结合单元中的语法结构,制定寝室制度。
设计这个活动时,要求每个寝室成员至少想出一条寝室规则,然后又让学生分工合作,用A4纸打印,并附上恰当的插图,张贴在寝室里。让人高兴的是,这个创新作业使得每个寝室中学困生也信心百倍,爱好计算机的同学全权负责打字和版面设计,英语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将汇集起来的寝室规则进行反复修改,这次活动既让英语走进了学生生活,又约束了自己的寝室纪律。下面是本人所教的九(6)班女生305寝室制定的英文规章制度:
具体材料:
1.We should get up early and go to bed early.
2.We should wash yourself before turning off the lights.
3.Would you please not have anything except apples or milk?
4.We’re not supposed to fight with classmates.
5.We shouldn’t be allowed to go into others’ bedroom.
6.Would you mind not talking after turning off the lights?
7.Let’s help each other and look after each other.
8.We aren’t allowed to bring mobile phone into the bedroom.
9.It’s important to be polite to our classmates.
10.We’d better not throw the trash here and there.
Class Six, Grade Nine
September 22, 2012
通过单元知识的学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②创办英语美化寝室大赛,凸显特色寝室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寝室是营造良好校风、学风及培养健康生活不可忽略的阵地。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光,是社会文化的浓缩。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开展英文美化寝室比赛,给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各班学生们按寝室分组,由寝室长担任组长,有的买装饰品,有的画画,有的写英文,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有好几个寝室将台阶上的英语用到了寝室里,还有的寝室将英语手抄报张贴到了寝室里,真可谓是“东搬西抄”啊!
1.5营造英语听力软环境——开播课外英语广播节目。利用校园广播编排丰富多彩的午间广播栏目,是营造校园英语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听力训练的有效手段。广播的内容各式各样,每天可设置不同的内容。内容知识面要广,富有特色,能吸引听众,如原声英文歌曲、英语小故事或每个年级教材中的课文,还可以是小广播员用英语播报天气情况、学生好人好事、简易的新闻报道或朗读每个年级教材中的课文等。使选拔出来的广播员的语音更上一层楼,同时,使全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注意英语发音,推动了全校学生培养听力能力,养成认真朗读英语的习惯。
2.开发学生特色资源,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2.1设计系列化学生英语特色活动,丰富学生英语文化生活。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教学中必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拥有这些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还是个别辅导,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利用。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
2.2设立英语口语角沙龙,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建立选拔与培养、在活动中成长的培养机制,培养一支英语口语角沙龙小主持人队伍,教师可以借助于电教、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模仿朗读,英文电视节目观赏,或者是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2.3自制手抄报,创造五彩缤纷的英语世界。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没有主题,没有规定内容,学生利用一个星期内的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意,英语知识,在自己的卡纸上创造一个缤纷的英语世界。
我们把比赛结果分为一、二、三等奖,鼓励学生发挥原创精神和创新思维。全部的奖品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课外读物,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动用他们所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积极讨论,为原先空白的卡纸添上了可爱的动画,精彩的英语故事,动人的英语童话,生动的连环画,有趣的英语知识等。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要使学生热爱英语学习,那么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是一个关键。通过这次手抄报活动,学生拓展了英语的课外知识,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培养了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而且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寓教于乐,这就是我们燕蓉希望小学支教教师“欢乐颂”快乐英语的一部分。
2.4举办课本剧表演赛,让校园每一角都成为展示英语的舞台。英语课本剧,就是以教材为范本,以每个单元的交际主题为中心,活用教材的语言材料,以表演的方式,展开交际情境的形式。在整个课本剧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合作伙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室是舞台。一个好的课本剧,或一堂好的课本剧课,是师生合作及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根据课本剧的种类,可分为模仿类、改编类和创新类。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各班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文本,准备一两个星期,然后在学校统一调配下,利用班会课,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各班选出一个最优秀的节目参加各年级组的课本剧比赛。(以下表演获得全校课本剧表演比赛一等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8,9,10,11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