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行为不良学生的特点\成因与对策

作者: 江红兵

摘 要:随着普高热的掀起,重点中学、民办中学、综合高中……层出不穷,大批优等生拥向重点中学、民办中学或综合高中等等,影响着普通职高的生源质量。现在文化层次低、心理素质差、行为习惯不良的同学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转变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工作已成为职业高中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根据职业高中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分析了行为不良学生的特点和成因,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关键词:职业高中; 行为不良; 特点;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15-002

一、行为不良学生的特点

1.行为不良学生的外部特点

图1

通过对职业高中行为不良学生的调查图1分析得出:行为不良学生的外部表现不一,有的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单一,有的学生不良行为表现繁多。主要集中表现在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旷课、课堂上睡觉、讲话、搞小动作、学习期间经常进入营业性网吧上网、打游戏,言行不文明,卫生习惯和环境道德差,破坏公物,抽烟、酗酒、打架、赌博、偷盗等。行为不良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2.行为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①理想与能力的矛盾。行为不良学生也渴望与优等生一样出人头地,他们想把学习搞好,但缺乏好的基础和好的方法;他们想改正不良行为,但缺乏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这种高愿望与低能力构成了一对矛盾。

②欲进与畏难的矛盾。大多数行为不良学生有这样一种矛盾:他们想提高学习成绩,但又怕刻苦学习;他们想进步,改变现状,但又缺乏克服困难的恒心;他们想在竞争中取胜,但又怕花力气;他们想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但又缺乏毅力。

③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一些行为不良学生强烈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但他们因失败了而怕再失败,因此说话办事缺乏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做事有时自暴自弃,有强烈的自卑感,不愿相信自己能独立完成工作。

④个性发展、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的矛盾。有些行为不良学生,他们在某些方面并不差,但他们不想约束自己,喜欢自由散漫,与学校行为规范格格不入。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你反对的事,他却喜闻乐道,你倡导的事,他却不屑一顾。利己主义相当严重,缺乏集体观念,因此,他们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

二、学生行为不良的成因

学生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比较复杂,通过对职业高中行为不良学生的成因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表1

通过对职业高中行为不良学生的调查表1分析得出,形成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1.自身原因

由于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人的性格、兴趣、特长的差异。因此,一些人在突出的应试教育中败下阵来,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放任自流,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偏差;还有一些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能力,意志力薄弱,交友不慎,自己也就慢慢地感染上了一些不良行为。

2.家庭原因

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破裂,或家庭矛盾,或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心理扭曲,形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了身心和学业的发展;加上有些家庭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或教育方式不当,对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信心,不抱什么希望,只想关上三年,更使这些学生放任自流,致使不良行为逐渐凸现。

3.学校原因

一些学生由于过去“淘气”,学习成绩差,加上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和同学的歧视、讽刺,遇到的是不信任的冷漠眼光,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落后已麻木,无进取心和自信心,自暴自弃。

4.社会原因

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些学生在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例如暴力、色情、赌博等,由于自身免疫力低,很快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和不良行为,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

三、转化行为不良学生的对策

我们使用多种手段对行为不良学生进行转化,成功率较高,如下表列举了三个典型的成功个案:

行为不良学生转化的成功个案(表2)

从职业高中行为不良学生转化的成功个案(表2)分析,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肯定会有收获。

1.加强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

教师要从关心爱护行为不良学生入手,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缩短师生距离。在思想上正确启发;在学习上亲手指导鼓励他们立志成材;在工作上排忧解难,为他们成功创造条件;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使师生产生融洽的感情,引起思想共鸣,乐于接受教育,情感转化将在这里发挥巨大的威力。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例如周记、书信、面谈、电话等。在与行为不良学生的沟通过程中,由于不良行为学生往往存在抵触或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就需要教师讲究沟通魅力,这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2.要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

对学生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这对行为不良学生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容易自卑,孤立封闭自我。这就要求老师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拿起表扬的武器,让学生体会愉悦成功感和被人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追求上进的源动力,再从行动上付诸实践。

在表扬行为不良学生的同时批评也不能少,对学生出格的事要严肃指出,但应对事不对人,否则会事与愿违。对事不对人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欣赏自己的,只是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些行为习惯,从而自觉的去改正。

3.要为行为不良学生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新人格和性格的塑造。班主任可以和班内任课老师及一些优秀生协调配合,让他们多关心、指导,帮助他们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同时,要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做好坚强的后盾,可以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卡、班级家长会等方式,促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协调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让家长协助做好督促强化转变的工作。

4.转化行为不良学生要讲究超前性

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已有道德观念、行为习惯来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因此转化行为要着眼于长远、未来。对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到治表与治本的问题,要不断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他们的头脑,从而使行为不良学生的行为逐渐自觉调节到良好的道德规范要求上来。

5.教师要有爱心、信心、恒心和威信

爱是促进行为不良学生转化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不良环境条件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树立对行为不良学生的信心是转化行为不良学生的前提,作为教师要相信行为不良学生是可以转化的。行为不良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是暂时的、可变的,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和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可以逐步摆脱不良行为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做好行为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要克制自己的感情,冷静、耐心、坚持不懈地做好行为不良学生的“反复”教育工作。

教师的威信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权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教师可以制定严明规范的班规班纪,用健全的规章制度教育督促、检查学生,给学生造成形式上的“高压”政策,促使不良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加强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艺术,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转化行为不良学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高玉根.《浅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和方法》,中国互联网,1999.1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15,116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