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作者: 周琳摘 要: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纽带,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
关键词:语言; 课堂教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49-001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重视不够;在我们平时的备课中,备的最多的也是教学环节设计,对于课堂中的语言准备的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没有。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能否取得成功,跟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
那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教师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呢?我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密
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是学好中学数、理、化的基础,也是今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性和严密性。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数学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应体现在语言的叙述要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分析和综合要合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随意性很大,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也不够严密。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时候,我让小朋友在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这样的图形,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开动脑筋了,他们想了很多事物,有的小朋友说桌子是长方形的,有的说我的瓶底是圆形,还有的小朋友说我的折纸是正方形的等等,但是在他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能找到具体事物,却不知道我们今天认识的是平面图形,所以在课堂中刚认识这些图形的时候就要向小朋友说明我们学习的是平面图形,而不是一个物体。所以在小朋友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说到某个物体的面是什么图形,就如应该说是桌子的面是长方形的,瓶底的面是圆形的,折纸的面是正方形的。又如在教授《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在比较分数这一环节上其实我处理的不是很好,我拿出两张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让学生分别说出是1/2和1/4 ,于是让他们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小朋友们从涂色部分比较出1/2大于1/4,我原以为处理的不错,后来我发现在比较之前首先要对小朋友说清楚这是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也可以把这两张长方形纸重合,让学生知道这两张长方形纸是一样大小的,因为在看图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同时,我们在不断的总结,在同样的图形中,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就越小。所以教师只有数学语言说的科学、严密,才能让小朋友学到的知识更精细。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形象生动
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教材内容出发,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人入胜,才能在课堂上“栓”住学生,“迷“住学生,从而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王国。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为了力求使教学语言有情趣,形象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时刻提醒你,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还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当学生猜对后,我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钟表。然后我说带他们去钟表大世界参观,小朋友们都显得迫不及待,这样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好了。课堂里我还设计了一个时针和分针走动的flash,我故意说,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哪个小朋友眼睛灵而且学的扎实,在时针和分针走动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小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而且异口同声的说出是几时。而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的《统计》中,整个教学过程我以闯关的形式和小朋友们一起完成教学内容,一开始我就和小朋友们打招呼,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闯关,你们愿意吗?对于闯关,让小朋友们觉得既新奇又有挑战性,学习的积极性也一下子提了起来,在攻克了一道道题目后,我恭喜小朋友闯关完成,他们很开心,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数学语言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三、小学数学无声语言应恰当应用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般要求教师表情温和、语调适中、目光亲切。
当然教师的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钻研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教材,只有教师自己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弄懂、吃透、化为己有,并把握了重、难点,才能在教学中把知识准确地用于语言表达出来教给学生;其次,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语言。再次,教师备课时,要重视教学的引入语言、过渡语言,启发讲解和启发谈话以及小结、总结语言的设计。比如,教授《认识分数》一课中,出示情境图,让他们帮两个小朋友分实物,他们把苹果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得两个,把两瓶水平均分给他们,一人一瓶,可是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时,他们说每人分得半个。于是我边皱着眉头思考着什么边说:半个?半个是一个怎样的数呢?小朋友看到我的表情,他们就知道半个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新的数,小朋友们都竖起小耳朵听我说,这是一个分数。在这样的情境下,让小朋友有好奇心,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有了。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几点,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联,作为老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课堂上的语言要形象具体,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幽默诙谐,富有感染力,使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知到教师思维的过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从中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