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生的心理类型 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作者: 王卓

摘 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受环境、性格、能力、体育基础知识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影响,常常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教师应掌握各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灵活施教。本文主要谈针对六种心理类型所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关键词:体育课; 心理; 类型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61-001

第一,分析六种心理类型

意志型:指努力向上、争取成功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类学生在练习中以追求高难度技术为荣,往往不屑于容易和简单的练习;个性鲜明,争强好胜,独立性强,但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易产生激进心理;练习时动作技能掌握快,“吃不饱”。因此教师可让他们独立完成动作,并在完成动作的质量上适当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让他们当好教师的助手,帮助较差的同学。

内倾型:指维持现状,沉静、反应慢、不求上进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类学生在练习中缺乏激情,比较遵守练习的要求;服从教师指挥,以完成练习任务为目的,以求稳为荣,竞争心理不强,不愿过多显示自己,即使有能力也不愿炫耀。教师对这类学生不应降低要求或满足其现状,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地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多给他们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顺从型:指缺乏自己的主见而随大流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类学生对练习缺乏清楚的认识,因而在练习中易受他人影响,有意无意地跟着他人做练习,“人云亦云,人练亦练”,练习时心不在焉,机械模仿动作,随众练习。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启发他们明确练习目的,调动其练习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引导他们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练习内容,并能在实践中独立运用。

稳重型:指用谨慎的态度对待细小问题,以防造成较大的错误或损失的心理倾向。这类学生在练习中表情紧张、拘谨,害怕当众出丑,因而在做练习时特别小心,生怕受伤。但他们追求练习成功的心理又无法控制,生怕过于“落后”,因而也积极练习。教师对这类学生要加强保护帮助,多鼓励他们,使之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克服胆怯怕羞心理。

呆板型:指思想不敏锐,感觉迟钝的心理倾向。这类学生练习中表情发呆、麻木;对任何练习表现出兴趣不大;对做好做坏、表扬批评显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练习时精力不集中,经常想蒙混过关;同学讥笑,老师指责都无所谓。教师对这类学生要多用启发式教学,启发他们开动脑筋,善于思考,主动练习。同时要关心他们,引导、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忧郁型:指过低估计自己或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心理倾向。这种学生不敢做练习,总觉得不如他人,悲观失望,忧郁重重,丧失信心。因而产生一种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对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要求过高,让他们多做一些容易成功的练习,以增强自信心,采取一些特殊教法和辅助练习,使他们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

第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许多体育老师都认为:现在的体育课不好上,很多学生喜欢体育却都不喜欢上体育课。通过分析这几种心理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来:要想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我们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后,就能明确知道我们的体育课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教材改革,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体育老师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千方百计地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总的来说,我们体育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融恰的。学生大都喜欢体育老师,也喜欢体育活动。如果教师作风专制,态度蛮横,方法粗暴,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或变向体罚,侮辱学生的人格等等,引起学生的抵触,反感和不满,进而导致对体育课的疏远和厌恶,学生是不可能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密切的师生关系。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爱屋及乌”,师生感情融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教师的爱,才能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当然,爱学生决不是对学生的放纵,要做到宽严适当,爱严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前提,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组织教法,重视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灵活的教学,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投掷是一项比较枯燥单调的力量性项目,在练习中只有少数投的比较远,而大多数的学生当观众。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姿势和多种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别用不同的姿势把实心球投出去,达到投掷能力的练习。

3.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氛围。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向导、激励和评价的功能。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如体育素质好的学生无需做什么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而失去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素质一般或差一点的,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因挫折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要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另外,不少体育课,课堂教学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或压抑,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来感染和激发学生。最主要有三条:①建立一个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②发扬民主教学。③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

4.全面了解学生获得乐趣和成功,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不“知”,则教育无的放矢,徒劳无益,若“知”之肤浅,则教育缺乏力度,难有成效。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必须了解,熟悉学生的全部情况。在教学课堂上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乐趣和成功。

解决这些不同心理需要的学生上体育的问题,对于我们体育老师来讲,最积极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自己思想业务水平,深入钻研教材,重视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积极练,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在体育课上的乐趣和成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