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培养自我防护意识能力的方法研究
作者: 姚群英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培养自我防护意识能力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综合分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能力,是减少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最有效途径的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运动损伤; 自我防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60-001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促进着课外体育活动中场地器材的不断更新,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从事课外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运动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同时注重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区别对待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
自我防护是指个体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自发性行为。自我防护意识是指个体在活动中,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维护自身安全的心理过程。
自我防护意识在大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必不可少。
减少校内运动伤害事故,是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愿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施大多是在校内进行,活动的参与者的目标就是锻炼身体,娱乐身心,掌握更多的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在这方面大家是相一致的。培养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的目的与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参与目的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同向而行的。
培养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和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最终实现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初衷和目标的最有效的保障之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终身自我防护意识,课外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不仅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至关重要,而且在生活和学习中同等重要。自我防护意识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培养课外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会有益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护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和训练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提高师生对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加大对伤害事故防范意识的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完善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将安全事故防范教育列入正常的教育计划。体育教师应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将安全防范教育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和通报,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安全事故防范教育,使家长能够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防范的教育责任。同时努力提高全体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形成学生安全事故防范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运动系统的劳损,大多由于长期局部负荷过大所致。为减少这些损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各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的精神,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按照有关规定成立学校体育安全领导小组,制订《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办法》。再者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规范教学组织管理。管理监督部门应对课程体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避免课程内容的泛滥,严格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教学组织的严谨性,保障课程的可行性。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学“六认真”,注重课堂常规教育,合理安排课的结构,强调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还需要改善体育教学、训练设施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对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不断改造学校体育场馆,更新体育器材和设施,确保器材使用安全。场地的合理使用,器材的保养维修,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延长寿命及提高使用效率。依据各类体育设施的安全标准,定期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不当、使用期限已过等使用隐患的,要立即修理或报废处理。学校对各项体育设施和场地,要建立保管、检查、巡视、维修和保护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形成责任制,确保体育设施完好,为体育教学、训练和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还有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教学和比赛。加强易损伤部位的练习。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加强学校医务监督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为合理地组织体育活动提供依据,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对特殊体质、疾病或者心理异常的学生,及时与老师、家长、学生沟通联系,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家长、社会与保险公司共担风险。学校应向学生及家长讲明保险的好处,由学生自愿购买学生平安保险,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学校应参加学校责任保险和校园安全险等险种,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立学生安全事故赔偿基金等形式,共同分担安全事故责任。
总之,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体育安全防范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消除课间操、训练、竞赛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以高度责任心科学地组织体育活动。教学中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教法上开拓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尽心尽责,关心爱护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