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德之善求科学之真

作者: 李改梅

摘 要:历史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变得理性、深邃、睿智、阳光、文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明道德之善,求科学之真,努力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为高校选拔人才”、“引领中学教学”的功能。把握历史考试的主旨、技巧、方法,提高历史学科学习的时效性,定能进一步提升文综学科的成绩。

关键词:高考; 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29-001

文综学科在文科高考中占300分,分量可谓之重,历史学科在文综高考中难度之大是世人公认。究其原因,试题阅读量越来越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灵活性也越来越强,得分越来越难。如何备考历史学科,是摆在高三文科师生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我们对历史学科多年的备考、理解、实践、感悟和反思,深感只要备考方法、技巧得当,历史学科一定会有所突破,文综成绩一定能提高的。

一、当今历史学科考查的导向

1.盯紧时代的旋律,把握时政热点、学科考点。

2.熟知高考学科要求,提升应考的能力。

3.弘扬共信共享的价值观,把准学科脉搏,提高个人素养。

历史学科主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积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和分析、解读能力。

二、历史学科高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是专题史,它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古代讲到现代,便于学生纵向掌握学科内容,但它相对割裂了通史之间的内在联系,同学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很大,而高考就会应着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考查。通过多年的备考实践,总结出一套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首先,最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为“通史看书法”:即把必修一、二、三三本必修与四本选修内容有机融合,按时间、时期将政治、经济、文化知识打通来看。如中国现代史: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的过渡时期;第二个时期,1956年到1966年5月的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第三个时期,文革时期;第四个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把必修一的政治文明史、必修二的经济文明史、必修三的精神文明史的中国现代部分按照四个时期再分看,这样便于对同一个时期的历史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知识整合,构建起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起历史阶段特征。这些都体现了阶段特征式的知识考查法。再如把握世界现代史,关键在于分析概括世界现代史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各面临着哪些趋势?

政治方面:民主化、法治化、民族化、多样化、文明趋同化。

经济方面:工业化、区域化、全球化、多极化、规范化、体系化、专业化、市场化。

文化方面:科学化、理性化、思辨化。

社会生活: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世俗化。

个人方面则表现为开放、参与、独立和平等的特点。

古代史部分,把握中国的专制文明、农耕文明,希腊罗马的民主文明、法治文明、海洋文明,侧重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近代史部分,把握西方的民主文明、工业文明、精神文明、城市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把握中国的探索文明,即如何由器物——制度——文化,再由学习西方——苏俄,由模仿——结合国情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层探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一步一步从半殖民半封建的民族深渊走向民族独立,侧重于“世界影响中国”。现代史部分,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如何相互学习、借鉴,不但完善发展各自的模式,世界各国如何顺应世界区域化、全球化、市场化、多极化、民主化、法治化等,重在“世界与中国的相互影响”。

第二,学好历史还要关注程度性副词的表述和运用。世界史部分以世界市场这一知识线索为例,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中的“开始”,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中的“基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中的“最终”。如世界多极化趋势这一线索,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多极化开始出现中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的“加强”。

再如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这一知识线索,鸦片战争的爆发和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的“开始”;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的“进一步”;随着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中的“基本”;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中的“完全”。中国现代史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中的“基本”。从中来感悟程度性副词在史论表述中的重要性,以提高历史学科语言的规范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科的得分效率。

第三,整合新教材,构建新史观学科体系。历史课程标准使用了模块专题体例,一改以往的通史体系,时空跨越大,内容跳跃性大,时序性差,古今中外历史融于一体,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上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也难以一下适应。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与高中教育、教学需要而编写的,这一考虑无疑是正确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如何整合教材,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运用新的史学观对历史事件、历史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线索,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探索和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规律,增加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总之,历史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变得理性、深邃、睿智、阳光、文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明道德之善,求科学之真,努力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为高校选拔人才”、“引领中学教学”的功能。把握历史考试的主旨、技巧、方法,提高历史学科学习的时效性,定能进一步提升文综学科的成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