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作者: 周登峰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诗歌教学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61-00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自埤城中心小学搞诗词特色研究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很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和研究,却对现代诗的教学比较忽略,认为现代诗浅显易懂,只要让学生读通会背就可以了,忽略了这一文学样式。对于小学现代诗教学,我的感悟主要有:朗诵,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品味,走近诗人内心深处;模仿,彰显学生自主创造力;积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加强朗读训练,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朗诵是诗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由于小学课本中的现代诗内容浅显,行文流畅,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成为现代诗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反复自读,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能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1.学生听读,创设氛围,初步感知

创设良好的诗歌的氛围是诗歌教学的前提。这可根据不同的诗用不同的方法,播放影片、古诗导入、歌曲联想等都是不错的方法。让学生听听录音范读,或教师亲自范读,就能初步感受到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轻松活泼还是激愤昂扬,不必急于分析或是大声的齐读。

2.自由朗读,个体感悟,体验情感

学生对诗的内容、基调有了大概了解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边读边拿笔标注重读音节及节拍的划分,即节奏的划分。请几位学生根据他们划分的节奏试读,并要他们说说这样读的理由,从中感悟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必强求一致。

3.高声诵读,抒发情感,完成审美创造

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合作读,已对诗歌有个完整粗浅的把握,与文本有了如此亲切自然的接触,多少有了些共鸣,这时再要求学生大声的读,读出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自己与作者情感共鸣,读出自己的理想追求,实现审美再创造。

二、品味,走近诗人内心世界

现代诗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反复推敲咀嚼赏析字句,探究体味关键字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高雅的意境和所寄托的深邃的思想,就能走进诗歌的境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品味难解字词句。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例如《老师,您好!》中“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洒向茁壮的新苗。”这句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要引导学生体味春蚕、新苗指的谁,和老师、学生有什么相似点。理想的丝线、甘露又是指的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抓住诗歌的意象。诗人往往通过构建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家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3.赏析写作技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含蓄美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诗歌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模仿,彰显学生自主创造力

模仿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现代诗以优美凝练的语言,巧妙完整的结构,充沛强烈的感情吸引着学生们,学生在欣赏这些优美诗歌的同时,难免有抒发内心美好感情的动机,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如学完《老师,您好》后,让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每个学生写一首赞美感激老师的诗送给自己的老师。不管他们的语言多么稚嫩,都体现了他们美好感情的抒发创造。当然,教学中要把现代诗的一些结构方法逐步教给学生,让他们仿写。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第2至6节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句式工整,从不同角度表达对祖国的爱。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结构方法,仿写一到两节。

四、联系学生实际积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内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现代诗和童谣、儿歌一样深受学生喜爱。仅仅教好课本上的诗歌,还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的要求。每首诗的教学不仅局限于“这一首”,可以借诗作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目的。学完《我们爱你呀,中国》这首诗,可以向学生推荐《爱我中华》等祖国赞美诗,还可以开展爱国主义现代诗歌诵读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就把一首诗的学习,延伸到一组诗的诵读,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极大丰富了现代诗的积累。大量现代诗的吟诵,必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