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中的数学过有数学的生活

作者: 彭敏

摘 要:教育,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关联,这样才能对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生活情境; 生活经验;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85-001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真正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从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1.创设教学情境,把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

以往的数学在小学生眼里是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的乐趣。

如教学三年级《平均数》一课时,利用课件出示学生跳绳的画面,学生熟悉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把男生、女生跳绳的结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第一幅图:男生4人跳了18个,女生4人跳了20个,男生、女生哪组成绩好?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女生这组成绩好。第二幅图:男生3人跳了20个,女生4人跳了20个,男生、女生哪组成绩好?也很容易看出男生这组成绩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在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数学实例,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2.捕捉生活现象学习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是数学的舞台,离开了数学,生活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

如在学过《圆的认识》以后,让学生讨论:窨井盖、车轮胎为什么是圆的?学生结合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半径相等这个特征。车轮胎如果做成长方形、正方形的话,轴心到轮胎各边的距离就不相等了,人坐在这样的车上就会有颠簸的感觉。窨井盖不做成圆形,中心到各边的距离不相等,有时窨井盖会掉下去的。课堂上教师如果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

二、联系实际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1.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近,数学的神秘面纱就会被揭开,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深不可测。其实小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这就看教师如何挖掘。只要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孩子们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最终一定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过《圆柱表面积》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几道练习:(1)加工一个圆柱形落水管,长4米,管口直径10厘米,需要多少铁皮?(2)加工一个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的水桶,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3)加工一个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的油桶,需要多少铁皮?(4)想建造一个长6米,弓口半径80厘米的塑料大棚,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塑料薄膜?这些练习不仅巩固复习了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少不了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例如,有这样一道练习:学校要购买60个足球,现在有甲、乙、丙三家商店可以选择。三家商店每个足球的价钱都是25元,但各家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商店:买五增一;乙商店:购物每满200元,返利现金30元;丙商店:每个足球优惠20%。到哪家商店买足球比较优惠?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商业头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过有数学的生活。

三、应用数学创新生活

1.数学参与生活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2.数学创造生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过有数学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感受数学因生活而不同,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朱乐平等.《生活中的数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

[3]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

[4]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