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斯砚斐摘 要:目前中职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中职学校有必要帮助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走出心中的阴霾,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 就业心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20-002
目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着经济放缓、就业劳动力总量不断增加,就业结构不合理等矛盾,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以第二产业为中心的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处于相对弱势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至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这些心理问题,以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笔者对中职生就业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职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1.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的产生主要是中职学生期望值过高和社会就业压力大造成的。一方面部分学生不顾自身条件,过分看重就业的重要性,不自觉地加大自己的心理压力,精神过于紧张,一旦条件达不到,挫折感就会导致就业焦虑。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等特点,硬是把自己的职业理想间接地强加于子女,从而将焦虑的气氛传染给了学生。当现实的求职目标与自身的理想职业不相符时,部分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愤世嫉妒的心理,这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过分低估的消极心理。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高职学生、大学生文凭高,社会的认可度也低;再加上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价值不知道客观评价,导致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遇到挫折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在潜意识中产生压抑心理倾向。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地提高,也造成他们对未来前途比较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这些自卑心理使我们中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好好的表现自己,影响了他们的面试效果。最后,形成就业困难的局面。
3.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业时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由于目前中职学生多数是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尚未成熟,具有非常强烈的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像就业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应该由学校、父母操心,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造成这些中职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就业效果可想而知。中职学生只有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4.攀比心理
有一些中职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着攀比心理,他们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追求高收入、高待遇的企业。当择业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时,导致中职学生心理不平衡,有挫折感,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时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的发展。
5.从众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就业情况调查跟踪,还发现有一部分中职学生在择业时,缺乏主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这些中职学生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认真分析自身条件、专业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忽视了自身和别人的个体特异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到头来是一事无成。
二、针对中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1.上好《心态》课,传授心理学知识
《心态》课是中职学生接触心理学知识很好的途径。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调整合理预期,有针对性地明确就业方向。可以对班级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类型,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理清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明确最佳职业倾向。准确的自我定位,合理的职业发展预期,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教师还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发现中职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对就业的信心。提高自我调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正确认识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促进自我协调发展。
2.重视就业指导,帮助中职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毕业班学生上的《就业指导》课能很好地指导中职学生的就业,帮助中职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更新就业观念就是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3.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就业信心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帮助我们的中职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课程。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让中职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未来从事的职业。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让中职学生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并以此规范自己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树立就业的信心,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4.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疏导不良就业心理
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是心理教育很重要的方面。针对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引导中职学生摆正心态,合理定位,不要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待遇。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要让中职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更让中职学生多关注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去战胜它。也要让中职学生明白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机会,一帆风顺并不利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中职学生要不怕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针对中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产生的不良情绪,比如不敢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等等,要给中职学生合理的安慰和包容,允许在适当场合发泄不良情绪,缓解焦虑情绪,走出心理阴影,勇敢面对未来,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补充。我们中职学校通过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来满足学生对文化的需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中职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去感染学生,去熏陶学生,让中职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性格。要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让优秀毕业生介绍自己的成长、求职经历和宝贵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中职学生树立成功就业信心。重视中职学校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站、黑板报、宣传窗等学校精神文明阵地的建设。多宣传英雄人物和典型励志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学校还要创造条件,组织有益于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开展务工务农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组织学生军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每一位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锤炼,从而提高中职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毛艺林.高职旅游类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心理调节对策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报,2014(1)
[2]新时期中职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莆田招生就业网
[3]中职生就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