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县对林果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的体会

作者: 史亚军

摘 要:对林果病虫害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预测预报,倡导生态治理,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

关键词:林果病虫害; 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76-001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平泉县西南部,辖七个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358.2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2.5%,有林地面积300.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0.8%。均是新中国成立后营造的人工林,按优势树种组划分为生态乔木树种组和经济果树组,生态乔木树种面积(其中包括用材树种)292.1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7.3%。树种以油松、刺槐、栽培杨、柞树为主,经济果树面积8.1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2.7%;树种以苹果、梨、桃、山楂为主。

由于林区内人工油松纯林多,林相及生态结构单一,管理比较粗放,是各种林果病虫害的常发重灾区。为了有效地可持续地控制林区的主要林果病虫害,解决病虫害防治中的诸多问题,从2008年起,我们在七沟松毛虫万亩(666.7h㎡)防治示范区的基础上,将七沟林区规划为林果病虫害综合治理区,对治理区内主要林果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几年来,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测报,倡导生态治理,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科学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治理区内的松毛虫发生面积由1666.7h㎡下降到666.7h㎡,平均虫口密度由50条下降到了20条,有虫株率由70℅下降到了30℅,受害林开始恢复生机。果品产量年均递增10万千克,好果率、好叶率和枝干完好率分别达到94℅、95℅和92℅,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一、宣传工作是搞好综合治理的第一步

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群众性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每个森林经营者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实践证明,要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先搞好宣传不行,要搞好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不先搞好宣传工作就更不行。为此,我们在实施综合治理一开始就抓住宣传工作不放手,精心研究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制定了宣传计划,特别注重讲解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森防法规,大张旗鼓地宣传病虫害防治的法制强制性;注重算好病虫危害的损失账和防治的效益账,有理有据地宣传病虫危害的严重性,科学地宣传病虫害防治的可行性。

二、加强领导是搞好综合治理的重要保证

加强领导是搞好综合治理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实施治理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由林业局局长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由森防站长、林业站长、林场场长、村长参加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和决策;二是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目标责任。为了把治理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三是根据综合治理区内国有林与民用林交叉分布的实际情况,解决国防民不防的实际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国营民营联防联治的领导,在治理过程中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治理时间,统一治理方法,统一治理标准。

三、预测预报是搞好治理工作的根本前提

预测预报是搞好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搞好综合治理,就必须准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为此我们把测报工作作为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来抓,2008年在治理区内建立了松毛虫固定测报点和桃小、梨小食心虫固定测报点,森防站抽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专职测报员,负责固定测报点的测报工作,按照林业部制定的测报办法,长期坚持系统调查和详细观测,并分别建立起数学预测模型,对松毛虫上树始盛期,上树结束期,越冬幼虫3龄期和桃小、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盛期、第一代、第二代发生期进行准确预报,确定最佳防治时机,及时下发《林果病虫情况》信息36期1350份,为治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地提高了治理成效。

在抓好固定测报点的同时,我们加大了面上病虫情调查的力度,将每个森林经营单位或个人依法确定为病虫情调查报告的直接责任者,签订病虫情调查报告责任书,定期调查定期报告。森防站与这些森林经营单位或个人共同组织以护林员为主体的病虫情调查组,以小班为最基本调查单位,进行虫情调查,调查结果制图上墙,虫情态势一目了然。

四、科学防治是搞好综合治理的关键

多年的防治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不科学地大范围地使用化学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大量地伤害了害虫的天敌,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导致害虫年年猖獗。对此,我们加大了科学防治的力度,注重用生态的方法去解决生态问题,努力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大力提倡控制修枝、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恢复林间植被等营林措施,以便达到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害虫天敌的前提下控制害虫的成灾,促进生态平衡的前进历程。防治松毛虫重点推广以喷毒环为主的阻隔防治法,辅以人工捕杀和破坏越冬场所等防治方法,在条件适宜的林分,将喷白僵菌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使用,严格限制或禁止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或滥用。3年来累计采用阻隔法防治松毛虫2066.7h㎡,比以前增加了60℅,人工捉虫摘茧1666.7h㎡,比以前增加了55℅,破坏越冬场所1466.7h㎡,比以前增加65℅,使用白僵菌800h㎡,比以前增加80℅,治理中仅在个别天敌活动少的地块搞了喷烟防治,基本上没有采用大规模使用化学弥雾防治措施,对保护天敌有力的防治方法的应用面积由过去的1333.3h㎡,提高了6000h㎡,提高了78℅,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害虫天敌,也为害虫天敌的种群繁殖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使松毛虫幼虫期和蛹期的天敌寄生率分别由过去的15℅和28℅,提高到了23℅和49℅,松毛虫灾情明显减轻,林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生态结构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为可持续地控制松毛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注重以测报结果指导防治生产,减少防治的盲目性,注重农药的混用,把主治对象与兼治对象综合考虑,每年减少打药次数5次,不仅降低了防治成本,而且防治效果明显提高,提高了果品质量,虫果率由以前的15℅下降到了1℅,好叶率和林干完好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林学会.害虫综合管理论文集,1981

[2]严静君等.林木害虫天敌昆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吕昌仁编.森林害虫生物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