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作者: 杨静宇摘 要:本文从整地、树种的选择,苗木、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如何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关键词:提高; 干旱地区; 造林; 成活率和保存率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77-002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由于缺水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而造成的一种危害。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受大气环流、区域地理位置的影响,也与区域森林分布等有直接关系。据有关资料介绍,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地区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
我国北方13个省(区)200多个县(市、旗)约有220万平方米的面积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就是说我国北方的半壁江山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干旱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在我县基本上是三年一大旱,年年有小旱,尤其近年来,连年的干旱已严重影响了我县的生态环境,使本来缺乏的水资源更加缺乏。干旱问题还导致我县森林覆被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林业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干旱问题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因素,如何克服干旱的影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从而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一直是我们林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多年林业生产的经验及教训,现就如何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整地
细致整地是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成活率,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尤其在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整地是解决“干旱”和“抗旱造林”这两者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整地以降雨量最集中的秋季最佳,也可选择造林前一季度进行或根据土壤墒情一边整地一边造林,整地时一定要做到活土内填,生土外翻。
1.1塬地
采取坑穴整地,长宽均为1.0m左右,深以0.6—1.0m为宜,整地时最好施足底肥,深浇穴水,埋土。
1.2坡耕地
采用坑穴整地或反坡梯田整地。与塬地相比坑穴可稍小,与荒山荒坡相比可稍宽。
1.3荒山荒坡
对于25°以下的应采用水平沟整地或反坡梯田整地,一般阶面宽1.0m左右,深度0.4m左右。对于25°以上的和地形破碎的荒山荒坡,应采用鱼鳞坑整地,长经1m左右,短经0.7m左右,深度0.4m左右,也可有一定的反坡度或外培土埂。
2.树种选择
选择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
2.1塬地
立地条件好,宜选择苹果、梨、桃、大接杏、仁用杏等园地经济树种,便于水肥供应和管理。
2.2坡耕地
立地条件较好,宜选择苹果、枣、核桃、大接杏、仁用杏等经济树种,立地条件一般的地方乔木可选用臭椿、刺槐、旱柳、杨树等树种,灌木可选用丁香、刺梅、山毛桃等树种。
2.3荒山荒坡
梁岗等地立地条件差,可选择山毛桃、拧条等适应能力强的树种“戴帽”;中部选择松树、杏树、榆树等“缠腰”;下部及沟谷选择一些经济树种及用材树种“裹足”。
2.4城镇绿化
应选择油松、云杉、丁香、紫穗槐、冬青、河北杨等风景树种。城镇绿化现在一般都移植大树,为了早绿化,早见效,所以,移植的大树要经过选树、挖掘、捆包、栽植几步环节。大树要选择幼壮龄,没有病虫害和生长正常的树木。一般树高不超过4m,树杆直径10cm以上的树木都可以移栽。但起苗和运输要求有一定的技术,做起来比较困难。挖树时,从离开大树主干一定距离的四周挖沟,然后根据树木大小,连根带土挖成土球。杨树、槐树等萌芽能力强的大树,就近移栽,也可不带土球,但要在包装时用黄泥浆蘸根。带土球的大树包装时,可用草席,草帘或塑料袋把土球包严,外用草绳捆扎,防止泥土松散。如搬运距离较远或天气干旱,要在土球上洒水。栽植前剪去病虫枝,腐烂根以及折断的枝条。栽植大树要边填土边夯实,填土要与地面保持10cm的距离,然后在树坑周围培土做埂,并根据地形留入水口,便于存水,益于树木的成活。
3.苗木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苗木总的要求是粗壮通直,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不失水,高度合乎要求。经济、用材树种及针叶树种应采用两年生健壮苗木。
4.造林
4.1适时造林
春季一般以3月初至4月底为宜,也可根据土壤墒情抢墒栽植,但同时要注意树种特性。对于发芽较早的树种宜早栽,对于发芽较晚的树种,要在苗芽萌动时栽植。秋季一般以落叶至封冻前为宜。
4.2栽植
造林要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随浇水,一般忌苗木长途运输,异地栽植。起苗前要给苗圃地浇透水,保证根系完整,多带须根。外运苗木在装运前要搞好根部包装后再运输。苗木运到造林点后,当时不用的苗木要及时假植。对针叶树种要做到随起苗随蘸浆,并在栽前第二次蘸浆。栽植时最好浇上定根水,待水下渗后将土回填踏实。栽植经济林最好给树盘覆上地膜,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3造林方式
应逐渐减少群众性投工造林方式,推广专业队栽植的做法,这样有利于降低造林成本,且能够按照造林的技术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5.抚育管理
科学规范的造林是必要的,而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更是不可缺少的。
5.1根据天气,土壤墒情等及时对新栽幼树浇水,并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修枝等抚育管理。
5.2对春栽树苗(特别是经济林定杆后)用地膜包裹树杆,对秋栽的山毛桃等灌木树种进行截干覆土,截杆高度一般为地上3cm,以防止苗杆失水和受冻。
5.3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管护网络,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严禁人畜危害。
5.4封山育林:对于条件适宜的地方进行封山育林,是一种有效的管护措施和营林方式。
参考文献:
[1]韩蕊莲,景维杰,侯庆春,樊鸿章,齐文华.黄土高原人工整地与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8):1331-1335
[2]鲁子瑜,刘克俭.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3(2):9-17
[3]梁银丽.黄土区地面覆盖的主要类型及其保水效应[J]水土保持通报,1997(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