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教学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析

作者: 刘桂芬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构建有效数学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深化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从践行“生本”理念、坚持“情境”结合、抓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构建的若干措施,以更好的推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14-001

“改革”是当前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新课改下中学教学面向未来发展的有力保障。新课程改革强调“生本”理念的践行,夯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为导向的教学形态,更契合新课改的总体要求。对此,立足于新课改这一大背景,高中数学积极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是推动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契合新课改要求的集中体现。对此,在笔者看来,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践行“生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僵化,错位的师生角色定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新课程改革强调“生本”理念的践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教学内容、紧抓教学目标、契合学生心理发展及认知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造良好的空间,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例如,在“三角函数平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性问题结合起来。对于函数y=(x+ )的图像,对其进行如下平移变换:①图像向左平移 →②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③平移后所得图像的函数表达式?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把平移后的图像及表达式写出来了,并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情绪比较高涨,能够在同学相互协作、合作学习的条件下,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教师基于此,与学生一同探讨关于三角函数平移的规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趣味性的问题导向之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坚持“情境”结合,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之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表现“问题一大推、学生默不出声”的教学尴尬,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学方法僵化,牵引式教学让问题教学只注重问题的输出,而忽视了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主动与否。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师“一肩挑”的教学形态,显然不利于有效教学的构建。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优化与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点为出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对题目:已知tana= ,tanb= ,其a、b角为锐角,求a+2b的值。乍看一眼,觉得a、b不是特殊角,无从下手。对此,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如下的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对已知进行分析,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基于已学知识找到解题所需的知识。很快,就有学生发现,此题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对于“T(a+b)”和y=tanx单调性的应用。对此,在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首先应求a+2b的正切值,再基于已知:a、b为锐角,对a+2b的范围进行确定,进而求出a+2b的具体值。所以,教师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学生解决问题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指导,更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抓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个性期,抓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教师教为了高考、学生学为了高考,错误的教与学,显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在笔者看来,高中数学教学应着力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一题多变(多解)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抓住数学知识的内涵关联,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归纳,引导学生以全面思考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已知sin( -x)= ,其中x∈(0, ),求cos2x/cos( -x)的值。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比较吃力。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此,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训练。对此,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学生如何利用“二倍角公式”对问题逐一击破。所以,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立足面不再是单一的为高考而教,而是强调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这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良好数学素养的培养。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有效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力支撑。数学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对象。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对此,立足新课改、践行“生本”理念,全方位、多层次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在笔者看来,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关键在于:(1)践行“生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坚持“情境”结合,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3)抓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妍,陈平.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设计[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3(12)

[2]聂万春.有效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创新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3]程新展,陈怡娟.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着力点[J]中国数学教育,2010(02)

[4]章飞,刘芸.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0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