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课间操开展现状的研究
作者: 刘婵摘 要:课间操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反映学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对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和促进学生智力发育都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课间操的作用,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力图通过现状,了解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为使课间操能够在学校体育中发挥教育和健身功能,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课间操;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25-001
课间操活动不仅对以教室内文化学习为主的脑力活动是一种调节和放松,还能很好的满足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促使老师和学生在操场上、阳光下锻炼身体,陶冶身心,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能有效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发展。然而,那种天天做操,组织模式死板,形式单一的课间操显得相对落后,学生也逐渐在单调中丧失了做课间操的兴趣,课间操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课间操体育活动正逐步在全国展开,如果能像上好每周两、三节体育教学课那样上好每天一次的课间操体育活动课,将能更好的发挥课间操有限时间的作用,使学生在课间操的活动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课间操也称课间体育活动,一般指安排在上午二三节课之间的体育锻炼活动。课间操的主要作用在于消除学习造成的脑力疲劳和身体的局部疲劳,转移大脑的优势兴奋中枢而调节精神,使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达到精力充沛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
课间操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起到锻炼作用,符合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用脑卫生,学生紧张学习时,大脑一直处于大负荷的活动中,持续时间过长,易发生疲劳和学习效率降低,此时最需要休息,休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止休息,另一种是活动性休息,活动性休息是通过改变学习内容和方式,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体育锻炼是最积极的活动性休息,它可以使大脑功能活动得到更加充分的恢复。利用课间做一些集体操,活动筋骨,既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放松大脑,体脑结合,一张一弛。同时,课间操对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风,以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审美观,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大多数中学开展课间操流于形式,学校对于课间操的关心、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学校从来不举行课间操评比活动;学校对于认真做好课间操能够产生的好处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教育不够;多数学校的课间操主要是学生参加而教师基本不参与,即使有参与,也只是站在一旁观看,极少数教师是参与学生课间操锻炼的。
课间操的形式与内容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影响是重要而深刻的。长期以来,多数中学课间操的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的是集体做广播体操,课间操长期固守一种方式,比较机械化、模式化,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所以使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学校的管理对于课间操的影响非常大。多数学校对于课间操的管理力度不够系统与规范。学校对于课间操班级的出勤情况、活动完成情况等都没有规范的监管与记录,很少有学校会专门举办与课间操相关的活动。
目前,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场地布局不合理、场地小学生多、体育设施老化及缺乏;专职体育教师短缺,其他课任教师协助有限,从而限制了课间操活动高效多样的开展。
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意识不够,活动中常有危险动作及做法;班主任与体育老师安全教育不够全面,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学校与教师都害怕学生在安全方面出问题,负不起责任,所以只好以安全为重,有的学校现在甚至都不允许学生课间使用体育器材了。
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喊减负,但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却在不断加重,除了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外,学生还有繁重的课外作业,许多非常敬业的老师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也需要对一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样学生的课间操时间常常就被利用掉了,能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就更少了。
中学课间操的内容与形式过于老套、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引起学生的锻炼兴趣,无法真正达到开展课间操的目的。对于课间操的认识不够全面。学校管理不够规范与系统。课间操开展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学校对于学生课间操的安全问题没办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学生自身没有真正理解课间操开展的意义;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场地器材不理想,致使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校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学校应建立以校级领导主管,中层干部分年级管理,体育、音乐和具有特长的教师分项目指导,班主任主抓,科任教师和体育委员辅助,学生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丰富课间操的锻炼内容、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可根据季节、气候、学生人数、学校场地设施等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兼顾高低年级,采用合操、分操、自由操、课间体育活动、课间跑步等多种形式;丰富课间操的内容,增加集体舞、自编徒手操、自编器械操、健美操、素质操、体育游戏、武术套路、身体素质练习等活动,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寻找出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大课间活动的编排要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内容与季节的变化相结合。如春、秋季节以队列训练、徒手部位操、新操练习为主要内容。夏季,由于气温较高,人容易出现疲劳,在内容及运动量上安排小一点;冬季寒冷,以跑跳操、热身操、集体舞、奔跑游戏为主。坚持锻炼的科学性,运动强度保持在75%—85%之间,学生每分钟脉搏次数不超过160次,遵循了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这样课间活动不仅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
在体育器材方面,学校除了发挥自身的能力,丰富体育教学设备之外,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体育小器材的设计与制作,大大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课间操活动必须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让全体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每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在活动中要注意把体育活动和健身快乐融合,把运动技能与身体锻炼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课间操能够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课间操活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提前做好安全措施,每一块活动区域都有教师专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