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艺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何鑫淼摘 要:对于艺术特长生而言,数学基础知识薄弱,运算能力差,缺乏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帮助艺术特长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就显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艺术特长生;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26-001
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理论正好对艺术特长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将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三个方面谈一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艺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如何在艺术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绝对的,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并受人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知识并非被动的接受,而是由具有认知能力的个体主动建构出来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1】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面对知识时大胆质疑的态度,而非一味的迷信课本,迷信老师;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对接,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必修三算法语句中关于循环语句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情境来引入:在校运会3000米比赛中,运动员每跑一圈,就会想是否跑完了全程,如果没有跑完全程,便又会想还有几圈才能跑完全程。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是在一边跑圈一边做判断,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抽象为一边做同样的事情,一边做判断的过程,而这种结构很明显不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它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结构——循环结构。显然,相较于直接给出循环结构定义的讲解方式而言,通过上述生活实例作为循环结构这一知识点的引入,对于本身就对数学缺乏兴趣的艺术生而言似乎是更适合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学生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激发艺术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借助运动员跑圈这一过程,还可以帮助艺术生更形象、更直观认识循环结构,从而为艺术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和理解循环结构这一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如何在艺术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这种过程要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1】由此可见,学习并不应该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是教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去探索,从而通过努力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的过程。例如对于双曲线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类比椭圆的研究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这一内容的学习。
三、如何在艺术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2】由此可见,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应更多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基于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对于艺术特长生而言,利用导学案辅助学习是必要的。而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内容的学习,更要在导学案中体现知识的由来和作用,增加有益的学习活动,从而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去理解数学、体会数学,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学生活动,激发艺术特长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多数是枯燥无味的,显然对于本身基础薄弱,对数学缺乏兴趣的艺术特长生而言是不适用的,所以要想让艺术特长生想学数学、学好数学,那么像数学实验、自主展示、合作交流等学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用具:一块画板、两枚图订、一根细线、笔。
实验过程:1.学生将细线两端系在两枚图钉上;2.让学生随意将两枚图钉钉在画板上;3.学生用笔绷直细线,移动笔尖画图;4.变换两枚图订间的距离,重复上述过程你还能得到哪些图形?5.思考你所得到的图形上的点都满足什么条件?6.试概括椭圆的定义。
由于数学并非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像这样通过实验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椭圆定义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参与探究,使学生所获取知识能够理解得更充分、掌握得更牢固。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评价
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教师的作用排除在课堂之外。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经验都存在不足,所以在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的前提下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除此之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对于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协助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的活动,并最终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的过程。【4】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人为的割裂开来,两者应该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在当前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对艺术高中的数学教学工作而言,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将学生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我想能否把握住这一点,将对改革能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2]张超.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习明.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率[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4]柴慧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学术论坛,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