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让音乐更美好

作者: 何喜芳

摘 要: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是一种美的再造,音乐是孩子们心中的一盏旋转彩灯,美丽而又色彩缤纷。

关键词:音乐欣赏; 感受、理解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68-001

音乐欣赏是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的一项有益活动,学生的欣赏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音乐。这就需要老师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原本较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形象,使音乐为学生所认识与喜欢,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一、语言导入——创造优美的情感世界

通过讲述故事,可以使学生从故事语言中对音乐的轮廓有大致了解,为学生欣赏音乐打下基础。再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细微变化、音乐性质和规律等,让学生反复体验、欣赏,然后去完善音乐形象。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再配上动画问同学们你看到了动物王国里的什么动物?然后告诉同学此时没有音乐的兔子和乌龟看起来很颓废,需要同学们用好听的音乐为他们打起精神。请同学们为兔子和乌龟配上适合他们的音乐。多媒体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管弦乐器——单簧管,大管,并由此奏出对应的音乐。接着请同学们来配乐,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配。而后再出示配上音乐的乌龟和兔子的动画效果,告诉孩子们他们迫不及待地跳起了舞。在这样一个轻松的场面,《龟兔赛跑》开始了,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好像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好像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并请同学们听到相应的音乐做出相应的音乐形象。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要求学生随着欣赏曲,根据自我理解与感受,用手、脚、表情来表现乌龟与兔子的形态。有的说、有的设计、有的表演,一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受到感染,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学生们对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作品所表现出的意义理解也更深透。

二、视听结合——呈现完美的视听盛宴

音乐作品是美的,但是音乐作品中存在着许多抽象的因素。有些抽象的音乐结构或性质,往往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就会给孩子理解音乐作品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恰当、合理、巧妙地选择一些直观教具,无疑会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给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乐句、强弱音等带来便利。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三、主题提示——凸显欣赏的中心地带

在学生音乐欣赏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说明和提示等语言的引导,直接将学生带入音乐作品的主题之中。这种方式适用于音乐结构较简单或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在《四小天鹅舞曲》的欣赏中,可直接告诉学生欣赏的是四小天鹅的音乐,究竟四小天鹅在干什么?请学生带着问题边听音乐边思考,活动中孩子们设计出了许多小天鹅间发生的事情,大胆地结伴用动作表现音乐,这份大胆与对音乐的各种感悟,就是由“直接导入主题”这一基本方式所带来的。这一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无拘无束地想象,自由自在的表现音乐。

四、对比欣赏——比较中实现美的升华

在学生音乐欣赏中,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去感受、去辨认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类型,不同风格特点,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审美感受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集中让学生听几首摇篮曲,引导学生感知摇篮曲安静、柔和、优美亲切的特点。而再让学生了解进行曲时,则将进行曲与摇篮曲对比听赏,引导学生从比较中鉴别两种体裁作品的不同表现特征。在对比欣赏时调动学生的听辨积极性。由于有了听辨的参照物,所以孩子们听时就会更仔细,边听边比,这个过程极好地培养了学生听音乐的能力。

五、音乐游戏——创设学生的情境体验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在欣赏乐曲《鸭子拌嘴》时,为了让学生主动地欣赏音乐,保持较高的兴趣,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四副故事图片,了解故事大概,再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小鸭子嬉戏玩耍的情景,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各种活泼可爱的鸭子的音乐形象,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演出来。并形象地模拟鸭子拌嘴时的场景,自己参与表现乐曲的各个部分,通过游戏体验,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更加透彻,也学得更有兴趣。

总之,音乐欣赏活动的形式必须为音乐内容与欣赏的要求服务,必须始终围绕音乐,从音乐出发,最终又回到音乐上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充分地感受音乐,大胆地进行体验、想象与表现,从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音乐欣赏的活动方式才能真正成为让音乐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纽带与桥梁,真正让音乐走进孩子的生活,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