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识字七十二变

作者: 邹兴华 贺红瑜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

关键词:识字教学; 绘画识字; 情境识字; 生活体验识字; 游戏中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71-002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识字教学往往又容易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识字看成是一种沉重的包袱,对识字失去兴趣。笔者在识字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识字教学应采用多变的、活泼的手段,让识字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从识字中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从而主动识字,乐于识字。“识字七十二变,焕发生活情趣”。

一、巧用绘画识字

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他们善于观察,拥有很强的想象力,同时又对绘画充满兴趣。因此,我们可以用绘画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休”时,老师可以这样做: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现在老师要给大家画一幅画,请你们来猜猜,这幅画画的是哪一个字。愿意吗?

生:(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愿意!

(师黑板上绘画,画一棵树,树下站着一个人。)

师:仔细观察,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猜猜看这是什么字?

生:是“休”。(师板书“休”)

师:为什么是“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纷纷举手)

生:左边有一个人,用单人旁表示,右边是一棵树,就用“木”表示。这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休”。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真了不起!从画上就能猜出字的样子来。再想象一下,这个人在树下干什么呢?

生:他也许是走路走累了,停在树底下歇一歇。

生:他可能是干活干累了,正在大树底下乘凉呢!……

师:对,这就是“休息”的“休”的意思。你们竟能从画中看出字的意思来,真是太聪明了。让我们一起拿起笔,在纸上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休”字。

识字过程中,用绘画的方法,不仅识记了字形,理解了字义,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还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愉快的学习过程。

二、编个情境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他们往往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那么,在识字教学中,为他们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情境,把他们带入到想象中的活动场景中去实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学习“草”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师:今天,我们来交一个新朋友。(出示“草”)认识吗?谁来热情地叫叫他的名字,和他打声招呼?(请学生读,纠正读音)

师:他来到了我们中间,大家观察一下,他长得什么样子?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吗?

生:我可以用熟字来记住他,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是早上的“早”字。

师:(用红白两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板书)这个“早”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老朋友的头上还顶着一个草字头,像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草字头像一顶草帽。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佩服你!

生:老师,我想到一句话来记住“草”了,“早字头上戴草帽”。

(师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师:真是太妙了!这个“早”为什么要戴上草帽呢?

生:“早”要出远门了,可太阳光很强,所以他就戴上了一顶草帽来遮阳。

师:这就是创造,你真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用这句富于创造性的话记住“草”吧!(师生一起说“早字头上戴草帽”)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指导书写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赋予汉字以鲜活的生命,让它们在孩子想象的世界中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让识字在孩子的眼中不再孤立、枯燥,他们可以与汉字交朋友,和汉字进行对话,因此而记得牢,学得快。

三、调动生活体验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体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如学习“雨”的教例:多媒体播放下雨的场景后,出示“雨”让学生认读。

师:仔细观察这个“雨”字,从它的字形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雨”字中的四个点就好像是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的样子。

生:我发现雨点各不相同,好像春风轻轻一吹,雨点斜斜地落下来了。

生:我还发现这四个雨点并不是同时落地的,它们有先有后,有高有低。

生:我觉得这四个雨点就像娃娃一样很可爱。

你看,教师在课堂上只不过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识“雨”字的平台,运用多媒体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常见的雨天,他们竟能够把这个“雨”字识得这么生动、有趣。

四、在游戏中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例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池”、“他”、“驰”、“地”这四个有着相同部件的字的:(教师事先做了一个转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出示“也”让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把它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在黑板上板书“也”)

师:“也”今天也把它的合作伙伴一同带来了,(出示转盘“三点水”、“提土旁”、“单人旁”、“马字旁”)认识吗?叫叫他们的名字好吗?(学生认识这四个部首)

师:你们看,这个“提土旁”和“马字旁”是不是觉得很面熟?(生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谁能来说说?

生:“提土旁”是“土”把横改成了提,就变成“提土旁”了。

生:“马字旁”也是把“马”的横改成了提变成的“马字旁”。

师:你们真是有心人!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名字就叫“转盘转转转,大家猜猜猜”。就是老师来转转盘,使其中的一个部首和“也”组合在一起变成新的字,大家猜猜这个新的字是什么,好不好?

师生进行游戏:老师转转盘,学生在黑板上分别板书“池”、“他”、“驰”、“地”。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现出了对识字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字形。

师:它们都叫什么名字?能不能读读书上的拼音,准确地叫出它们名字?注意千万别叫错了。

(学生自学生字读音后,全班进行练读。)

这样,教师通过和汉字交朋友、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活了识字教学。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融识字、情感教育、人文熏陶、思维发展、语言表达于一炉,一举多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