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之我见

作者: 毛丽菁

摘 要: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部分,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主要作用。但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存在着一系列弊端,本文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走出课堂评价误区提出了笔者自身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课堂评价; 评价语言; 评价形式; 评价呈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00-002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评价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部分,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主要作用。所谓课堂评价,指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但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存在以下四种弊端。

一、评价语言单一

在英语课堂中,大部分老师都用“good、great、OK”等评价语贯穿课堂的始终。表面看,这是对学生的肯定,有激励作用,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久了,学生感到厌烦,因为对所有的学生千篇一律的鼓励语言,学生会认为教师的语言不丰富,缺乏感染力,进而失去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评价过于频繁

在某次的英语公开课中,根据课堂观察记录,整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下于50次,单单问个“How old are you?”因为学生都属于同层次年龄段,一排学生的回答基本都是“I’m ten/nine”.而教师就用了8次评价语言。没有重点和过于频繁的评价,体现不出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感受不到肯定和鼓励,反而产生厌恶抵触情绪。

三、缺乏互评和自评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了主导地位,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机会很少,致使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日趋减弱,导致他们对教师评价的依赖,自我评价能力得不到发展。

四、缺乏评价的呈现方式

评价从定义范围上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评价,狭义的评价只指言语点评,广义上的评价指除言辞外,还包括形体的语言。如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都属于评价,而且起到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比言语评价更有效。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语言评价占主导地位,忽视肢体语言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不仅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遵从规律性,而且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体现艺术性。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笔者觉得应该从评价语言,评价形式,评价呈现方式几要素来全面提高。所以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注重评价语言的多样化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语有各种类型,除了常用的“Good!”, “Excellent!”还有诸如“You’re a clever girl/boy!”“I’m proud of you.”, “I’m glad you studied well!”“You have a good head for English”.“Congratulations,you’re good at English,keep it up.”等。评价语言的多样化,让孩子在快乐学英语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肯定自身价值,激发无限兴趣。笔者认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所以笔者把评价语言分为引导型、幽默型、激励型、递增型四种类型。

①引导型评价。有效的引导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对每个环节的处理与把握上,对于学生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不能立即予以否定批评,教师应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知识建构,进而进行合作学习,使孩子们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潜能。通过引导,可自然纠正学生思维上的偏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案例:在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nit6《What time is it?》一课中,教师出示时钟六点整,旁边画上一落山的太阳,表明是下午六点并问道:“What time is it?”一学生回答“It’s six o’clock.”老师紧接着问:“What should we do at six o’clock?”学生不加考虑马上说出:“It’s time for bed.” 这时教师不能立即评论,说他错了,而是善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回答,你可以委婉地说:“You have a good habit.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But six o’clock is too early, we can do other things.” 学生做了个鬼脸,马上纠正:“Yes, it’s time for dinner.”通过教师巧妙地引导,一方面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答案的缺陷,另一方面让他们在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的同时,激发蕴藏在身体中的知识潜能。

②幽默型评价。列宁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评价语言的运用因人而异,但评价语言的幽默度可反映出一个教师课堂掌控度的能力,并是其个人魅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在运用幽默艺术的时候,一定要追求高雅,是轻松的诙谐,是机智的含蓄,是挚爱的微笑,而不是油滑,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恶意嘲讽。如少数学生总是把“he”和“she”弄错,首先教会他们如何区分,可从单词的型上记忆,即女生比男生多了一条弯弯的辫子 “s”。再加上一句幽默的评价“If you make this mistake,you will on the wrong toilet.”同学们在笑声中会加深对单词的记忆,而且激发他们对英语的乐趣。

③激励型评价。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是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用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同时恰当的批评和警醒,也是激励评价的一种体现。常用的激励评价语有“You work hard enough!”“Don`t give up!”“I hope you’ll persist in your efforts.”“You can do it!”

④递增型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能力的掌握有所不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递增型规律。如在抛出同一个问题后,肯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教师应有选择地加以评价,并不能都用一种语言来一概而论。这样既让那些回答出色的同学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动力,又使那些语言掌控薄弱的同学认为这是老师的敷衍,觉得得不到尊重,因而挫伤他们的自信。案例:某节英语课上,教师提问道:“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以下分别是三位同学的不同回答。第一种回答:“I like winter.” 第二种回答:“I like winter, because I can skating.”第三种回答:“I like winter, because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针对上述三种不同类型层次的回答,教师的评价语言的递增性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第一种回答,我们可以判断出该学生在班级中属于弱势群体一员,可用评价语“I like winter too.”对于第二种回答,该同学应处于班级中上游,可用评价语“Good, you like skating, I like skiing. We have a similar hobby.”对于第三种富有创意的回答,可用评价语 “Great! You’re truly unique. I’m proud of you.”层层递进的评价,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认真听他们的回答,而不是敷衍。

2.抓住评价的点,控制评价的度

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形成排斥厌恶感。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首先要注意针对性,即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不能泛泛而谈,笼统模糊,要抓住学生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评论,让每个孩子能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学习的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善于评价并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如三年级的学困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正确使用“It’s an apple.They are apples.”那么“an”和复数加“s”就是学生回答的闪光点,教师应抓住这一点,鼓励学生“You did a good job!”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成功的信念,激发内在的潜能。

3.口形配合,交替呈现

肢体语言作为广义评价中的一种,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当学生回答出色时,教师可竖起大拇指或带动全班鼓掌给予其鼓励认可;当学生紧张时,教师可轻轻拍一下他的肩或抚摸一下他的头给予其安慰;当学生讲悄悄话时,教师可用食指放嘴唇给予其警告;当学生回答不如意时,教师可用浅浅的一抹微笑化解他内心的不安。教师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评价和语言评价的交替配合使用,能使整堂课焕发出非一般的精彩。

4.自评互评相互结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除了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译林版的三年级新教材中,开设了一个ticking time板块。这是自评在教材中的重要体现,学生可根据对本单元的掌握程度做出符合自身的评价,以此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是否到位。对于互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同桌互相默写批改和评选“朗读之星”两种基本的学生互相评价方式。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感受到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提高了自我的评价能力,进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评价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反思,才能寻找出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去帮助孩子们快乐积极地学习英语,也使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松美,张金秀.《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禹明.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