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表演游戏案例:这么多衣服,我穿哪件好呢?

作者: 杨芸

摘 要:中班幼儿会受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影响,游戏材料是进行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又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

关键词:中班幼儿; 表演游戏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07-001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离开了游戏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

我园特色课程“快乐表演”中也强调,表演游戏的材料不仅能丰富幼儿表演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出幼儿表演游戏的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特征,能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发挥出幼儿的各种探索行为与周围生活环境之间互为推进发展的积极作用。

今年我组织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活动,在材料投放上,我们也通过讨论、商量等,开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尤其是芽芽小舞台中,衣服、帽子品种多。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玩具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表演游戏的教育效果。因而如何提高表演游戏中的材料使用效益,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案例实录

上次在芽芽小舞台里,大家对于小舞台里的道具和服饰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于是第二天,孩子们都从家里带来了墨镜、围巾、帽子、白雪公主裙、花仙子裙等,把小舞台装扮一新。

今天,芽芽小舞台热闹极了,这么多饰品的加入,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小舞者里一下子来了好几个人。

可是不一会儿,只听见梦梦的声音:“杨老师,你帮我穿一下好吗?”

一会儿又听见萌萌叫道:“帮我拉链拉一下呀。”

“喔唷,我穿不上去。”

结果在游戏中,孩子们一个个只忙着穿衣服,打扮自己,根本顾不上表演,等他们把所有东西都套到自己身上,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了,游戏时间也结束了……

三、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会受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影响,游戏材料是进行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又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而在现实中,我们在游戏材料投放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误区。

误区一:由于我们自身对表演游戏的主体内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加之对各班表演游戏所提供的玩具材料简单地作出数量评价,导致了有时候我们片面的理解为表演材料越多越好,一味追求数量,追求材料的新、奇、特,不断地给游戏添置各种材料。表演游戏犹如在开材料的“博览会”,虽然给人眼花瞭乱之感,却总有哗众取宠之嫌。而使表演游戏中的主体——“角色”的表演被边缘化,弱化为从属之地位。

误区二:有些材料并非是游戏中要使用的,但老师为了美观,会投放进去,但游戏时却被幼儿拿下来玩耍后,扔在地上而无人理睬。由于在游戏中,材料数量过多,游戏结束后,整理材料超出幼儿的能力,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如果投放种类过多的材料,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容易导致幼儿分心,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玩各种材料上,就难以投入游戏情节,这显然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四、措施与效果

措施一:将芽芽小舞台里的道具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摆放:

如:动画人物模仿类(蜘蛛侠、白雪公主、灰姑娘)。

措施二:每周确定一个主题秀,制作一些孩子们容易看懂的提示牌,用暗示的方法提示幼儿表演的内容和穿着的服饰。

措施三:将芽芽小舞台的表演地方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教室里的区域作为幼儿歌舞准备区域,将地方做有效的划分,避免孩子的拥挤状况。

实践证明,将幼儿带来的服饰做了有效的删减和调整后,原先出现的乱穿衣的现象没有了,每周确定了一个主题后,孩子们的兴趣点也更高了,大家还通过交流分享,讨论哪一个形象该穿什么衣服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自主的讨论,将游戏的主旨推向高潮。

五、调整与思考

可见,游戏材料的合理收集与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质的提高。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表演游戏的质量。同时,还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幼儿自我个性的发展。游戏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过少或者过多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当游戏材料的支持者和思考者,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才能达到促使幼儿自主发展的效果,最终使幼儿能得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思考: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逐步增设“芽芽模特队”环境材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