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淳诱导 心灵手巧
作者: 金芬花摘 要: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
关键词:区域活动; 材料; 资源的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08-001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角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活动,材料的提供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挖掘、利用乡土资源,为幼儿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农村幼儿区域活动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常常会顺应幼儿的活动进程及他们的兴趣点,尽量多提供这方面的机会。比如,在益智区小朋友们很喜欢拼图。我们想到了让幼儿用自己画的作品、废旧书封面、广告图片等作为材料制作拼图,教给他们制作拼图的基本方法:先画后剪再塑封。玩自己做的拼图是何等的急切,但在兴趣盎然中,却突然发现有的很难拼,是因为构图太乱、剪的块数太多……这些问题都是小朋友在自主操作时发现的,所以他们会自觉地、有兴趣地探索、思考,这时教师要不时地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一、动植物资源的利用
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玩一玩“我的时装秀”: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斗笠、竹篮、竹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爬竹梯、抬轿子、竹棒接力等。
二、自然物质的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木材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材,让幼儿进行多种探索活动。高低不同的小树墩成为幼儿百玩不厌的“平衡木”;长长的木条放在一个木墩上可以玩翘翘板;幼儿还可以用木材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大班幼儿还可以利用木材边角、料钉做喜欢的小板凳、桌椅、小汽车、小飞机等。农村屋后的竹子也是我们的宝贝,我们用竹叶做小灯笼、竹叶拼贴画;用竹枝条编军帽、玩打仗游戏;用竹管做高跷、在竹片上画画等等,孩子们的动作、技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的利用
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我园紧挨着被誉为“中国水乡古镇”的甪直,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特色产业、旅游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鉴于此,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如打连厢、乡土水乡服饰等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满足了他们参与成人劳作、市场交易活动的欲望,也挖掘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四、游戏材料的适时利用
我所带的是大班的幼儿,教师在材料准备方面要注意幼儿年龄问题,提供一些适宜的材料,让孩子能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同时学到知识。大班的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教师应该多提供一些操作性强和制作性强的材料,如大自然的语言主题活动中,可以提供一些植物,让幼儿制作植物标本。美工区制作花,教师原本只是让幼儿用皱纹纸进行粘帖。但是,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再多一些,各种的彩纸,可以折纸、剪花,学到更多制作花的方法,提升技能。其实很多时候教师在提供制作材料的时候往往都是根据主题活动,如果班级里面的幼儿在制作某一物品的时候还存在一定兴趣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顺其幼儿的兴趣,可以适当的将材料延迟,继续让幼儿制作。
在区域材料的操作上,除了材料的方便可取、持久耐用以外,还应考虑材料的检验性能,即孩子可以一边操作,一边检验自己的操作是否有误,以便及时调整,方便孩子自主学习。如小班孩子的“砖块图形铺路”游戏,在大小、形状不同的砖块中,让孩子找出合适的,把坑坑洼洼的路修好,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最后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孩子们不胜喜悦。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乡土文化犹如一个“聚宝盆”,有着丰富的资源,需要老师用敏锐的视角、积极的心态去发现、去开发、去利用,让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家乡的美丽,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回归自然的环境,愿我们的绿色教育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