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 大学问
作者: 朱晓红摘产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的,只有让角色游戏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才能让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 水平提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10-001
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我国学者把幼儿自己创造的一种以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角色游戏。总而言之,角色游戏就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测定规则,更多地发挥创造性的有趣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一种教育手段。小班幼儿由于语言和动作的发展,与人交往的范围更加扩大,独立性增强。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帮助,凡事愿意自己去摸一摸,动一动,他们渴望参加或模仿成人的活动。角色游戏很适合幼儿的这种需要。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随意性强,生活经验少,且刚接触游戏,所以扮演角色能力较差,游戏水平很低。为此,我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角色、发展角色情节做准备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角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二、选择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能为幼儿创造再现生活的空间
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幼儿有时会用圆盘做驾驶盘,想象着在街上开车并模仿汽车喇叭声;有时幼儿又会抱着娃娃对娃娃自言自语,这些都是幼儿最初的角色意识。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我们就要想办法多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使小班的角色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变得更丰富、更有趣味性、更有吸引力。幼儿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情绪波动较大,对外界的人或事易排挤,同时也表现出想家、念家的情感,教师的安慰话自然少不了,可一下子面对眼前这么多的幼儿,教师该如何一一应对呢?此时,我们通常的办法是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一个三岁孩子的生活经验可能只来自家庭和托儿所,因而娃娃家就是这个年龄阶段最喜欢玩的角色游戏。娃娃家里必备的一些玩具是娃娃、家具、餐具,常用的生活用品等。他们把对父母亲的思念转移到对娃娃的关心、照顾上,以此来体验父母亲对他们的体贴和爱抚,这也是他们对所了解的生活的再现。
三、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与愿望
鲁迅先生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马卡连柯也曾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孩子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的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
例如玩“娃娃家”游戏时,我首先给“娃娃家”提供角色扮演所必须的材料——娃娃,激发幼儿想扮爸爸、妈妈的愿望,然后再投放主题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音响、洗衣机、冰箱、煤气灶、家具、餐具等,这些自制的用具都比较大,而且摆放平稳,幼儿操作起来很方便,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容易表现出来。为保证游戏情节的发展和进行,我还给幼儿提供花片、像皮泥,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插、捏自己需要的东西,如蔬菜、食品等。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四、对游戏进行评价,使游戏进一步发展,并使幼儿有再做游戏的愿望
游戏评价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客观有效的游戏评价能推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也能推动游戏内容与情节的发展。一次成功的评价,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发展游戏的情节、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等都有着直接的作用。
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这时,我组织幼儿进行评议、小结,主要方式有几种。
1.讨论法
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他们共同感兴趣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既可促进师幼、幼幼互动,又可促进游戏的发展。如玩“娃娃家”游戏,有的幼儿因能力较弱,或个子较矮,就当不上“妈妈”。这时,我提出了“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妈妈”这个问题。经过讨论,使幼儿明确,妈妈有各种形象,高、矮、胖瘦,女孩谁都可以当“妈妈”。我将能力弱的幼儿列入下次游戏当“妈妈”的角色计划中,其他幼儿接受了这个建议,支持这个同伴当“妈妈”。
2.提问法
教师可针对游戏中的情况提问,让幼儿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回答。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性质,结合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要注意提问的开放性、启发性以及提问的语气语调和神态等。因为教师怎样提问,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的程度,回答的逻辑性、正确性。
3.展示法
游戏评价时教师可以展示幼儿成功的游戏作品,通过展示,能让全体幼儿对游戏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制作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如在“包粽子”游戏结束后,我请参与该游戏的幼儿展示自制的“粽子”,这既从侧面评价了幼儿的游戏,又让幼儿再次体验了成功与快乐。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从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到适应幼儿园生活,最后到喜欢上幼儿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在这一年龄段,对幼儿产生的效果是功不可没的,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通过角色游戏,强化了幼儿初步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初步培养了幼儿平等协商、互相合作的精神。因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更要勤思考、勤分析、勤总结,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游戏材料,通过启发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想象,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在角色游戏这块天地里自由地翱翔,提高角色游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