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理论教学方法

作者: 江丽

摘 要:在我校目前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厌学现象比较明显;2.中职学校师资薄弱、设备和实训场地的配置实用性不强;3.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进度不一致,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关键词: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理论教学; 备课; 提问;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24-001

在中职学校的机械、电子和汽修等专业的教学中,《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这门课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中职学生走上职业岗位提供了发展的后劲。那么,如何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摸索、改革、创新,开拓出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车工技能课的学习兴趣,为国家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中注重备课环节

1.备教材

教学是中心,备课是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这门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实践性更强,这就要求老师最好是双师型教师,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目标。在备课时必须详尽的了解车工学科的特点、教学大纲和技能标准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我校,应结合学校的课程要求认真备课,详细书写教案。

2.备学生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我校的情况,相对来说,秋季班的学生比春季班的学生基础要好些,各方面素质也稍高一些,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详尽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以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想状况等等。根据了解的学生情况再去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显示,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各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有差异,因此,必须抓住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降低学习的要求,期望值不能太高,还要适时的对学生好的方面进行表扬鼓励,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讲课计划和进度,适应学生的发展,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宽容友善、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

3.重在培养学习方法和塑造健康人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现在的教育更注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也就是说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因此,在车工课上应采取精讲多练、压缩理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实训课的一定要学生书写实训报告,做到心中有数,为实训课做好铺垫,并和学生一起归纳学习方法和记忆规律,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讲授车刀的结构组成时,拿一些车刀的模型给学生进行实物讲解,并让学生亲自拿着车刀多看、多思、多讨论,从而总结出车刀的结构特点“三面、两刃、一尖”,并结合实训中的情况,讲解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以及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和刀尖在切削中的作用和磨刀时的注意事项。

二、理论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置

课堂提问是车工工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也关系到实训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如何设计提问和怎样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关键。

1.提问要遵循教学规律

在工艺教学中,提问应紧扣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紧密联系实习操作。不但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而且要真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目的。

2.提问的方法要灵活

恰当地选用提问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车工工艺兴趣有着积极作用。教师一要掌握问的时机,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二要掌握问的艺术,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车工工艺教学中,我较常用的提问的方法有:

开门见山法。新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都处于较松弛的状态,教师应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来。教师直截了当的提问在于检查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同时也可调动学生温故知新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在讲“深孔加工简介”一节时,提问车套类零件,从车削工艺上分析圆柱孔的加工比车削外圆要困难的多,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通过提问,教师能快速了解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程度,以便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很自然地进入所讲内容的角色。

层次剖析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发问,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例如我在讲授中心钻折断的原因时,设置了系列的问题,并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这样提问把中心钻折断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层层理清,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使学生思维灵活,双基落实,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对比区别法。即将相类似加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工件在车削加工中的认识和掌握。例如我在讲授“车孔”一节时,设置了“车削通孔与不通孔的关键技术都是解决内孔车刀的刚性和排屑问题,那么车削时车刀形状是否也相同?这样一问,就使学生在对比中弄清楚了车通孔与车不通孔车刀几何角度不同的原因,达到解释析理的目标。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情感,把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融合贯通,把理论知识的教学结合提问、答疑和分析,很自然纳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于具体的语境中,易记而又有助于对加工工艺的理解和深化,使车工教学显得自然、流畅、贴切和实在。这样的教学,知识与能力融合统一,相得益彰,车工学习不死板,不枯燥,能力训练有依托,能培养学生学习车工的热情和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转变。

总之,对于车工工艺这门学科来说,虽然掌握操作的技能是关键,但理论学习是实习实训的基石,只有理论和实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扎实的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合格零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