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联姻生活实际
作者: 齐伟摘 要:我们要学会运用数学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整合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践活动; 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11-001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影响生活的精彩论述。我们要学会运用数学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整合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一、课堂教学前体验“生活”
教材中许多章节中都有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也完全可以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巨大作用。如七年级的小课题“利息和利率”,学习之前, 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以小组形式走进银行搞调查,临去前先根据课本的要求,设计好调查方案。
例如:①怎样开户储蓄?②怎样取款?③怎样计算利息?特别要求:记录下各种存款方式的利率等,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银行还有哪些金融理财产品?深入了解其中的一种,回家向父母作介绍。其实学生记录的时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如“利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从银行取出本金时还会多出一些钱来?”“为什么不同存款方式的利率会有所不同?”……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可先引导他们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题的学习。上课时,由于学生都带着自己的发现,所以讨论起来更加积极。对照书本的叙述、教师的解释,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而且还学会了最佳储蓄方法。这种调查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留意周围事物,善于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构建属于自己的认识方法和知识体系,真正践行了数学课标中所说的“人人都能学习有用的数学”。再如在学习“比例线段”时,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操场旁边旗杆的高度。如何测量呢?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提出各种测量方案。正当同学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了一根长长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竹竿长是影长的2倍,你能想出测旗杆高的方法吗?一位同学抢答道:这时旗杆的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后,要求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合作,同时测量竹竿的长度,竹竿的影长及旗杆的影长,按比例算出了旗杆的高度。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旗杆高的公式吗?”于是有的得出:“竹竿高∶竹竿影长=旗杆高∶旗杆影长”、“竹竿长∶旗杆高=竹竿影长∶旗杆影长”……各种表达层出不穷,因为他们从实际操作中真切地感知了数学知识——对应线段成比例,因此表达的愿望油然而生。这种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生活的做法,使许多学生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堂教学中感知“生活”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因此数学教学同样也离不开实际生活。当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数字的时候,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会极大地得到升华。例如在学习七(上)数学(苏科版)第144页“探索研究”第13题时,我让学生用橡皮泥、萝卜等材料加工成一个五棱柱,在每个学习小组内通过切下一个三棱柱,发现剩下部分的棱柱有几种情况?它们的棱数、面数与原棱柱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这些直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实物中选取素材,并鼓励他们进行触摸、观察,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解决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同时也给那些爱动脑、肯钻研的学生留出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因为许多问题还可以继续探究下去。因此,根据课本内容,选取生活素材,把它们有机整合到数学课堂中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喜欢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要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知识,再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我就利用活动课选出班里跑得最快的学生甲与不善跑步的学生乙一起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赛跑,其他同学观看思考,当学生甲追上学生乙时停止。通过观察,让学生讨论:学生甲比学生乙多跑了多少路程?他们跑步的时间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探究:当甲第2次追上乙呢?当甲第3次追上乙呢?当甲第n次追上乙呢?对于这些问题的逐步呈现,无疑提高探究问题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种把课本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场,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种用活动渗透“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的思想,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数学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教材与“数学现实”紧密有机结合起来,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另一方面使他们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现实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授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喜欢数学,只有让数学教学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