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行胜

摘 要:自我效能感已成为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阅读的成功、替代性经验、归因的影响及评价机制方面加以陈述,以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阅读;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12-001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而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甚至放弃对英语学习的努力,导致英语成绩跌落谷底。事实上,他们所用的学习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习策略的使用受环境因素、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业成就和语言任务的难度、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Ellis,1994)。在造成个体差异的众多因素中,人们日渐发现自我效能感已成为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自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又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对其作了进一步系统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1984)。他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归因方式、言语说服等。参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定义,可将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评估(主观判断)。具体地说,它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构成因素:一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否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即英语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二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即英语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

二、自我效能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阅读中体验更多的成功

班杜拉(1981)曾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具体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的确立方式显示了个体驾驭或掌握环境事件的能力。”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过去失败的经历则会让学生对自己和能力产生怀疑, 特别是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

对于各版本选修模块,更多地是侧重于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方法等,文章长度和难度也随着模块的递进而加长和变深。因此,任课教师在引领学生获取文章中语言知识时,要把重点放在挖掘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上。针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C2中的部分题目,引导学生在依据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设计,如选修模块7原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一系列时间,把原文中所出现的事件填充进去。而文章中给出的各个事件有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论述,出现了前后交叉的情况;有的并没有给出具体明确的时间,而是要通过换算推理才可以得出。因此,借助上述事实,特意从中挑选类似的情况,打乱后要求同学排序。从中,学生肯定会有成败经验,可以鼓励他们相互之间讨论共享,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阅读中领悟替代性经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替代性经验,即利用与自己相近的示范榜样,克服困难的学习经验或作为。首先,让学生在替代性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进步行为来培养自信心。如同样阅读一篇文章,为什么在读懂的情况下,彼此理解就会有差距,这是许多学生的苦恼。这时,教师应从身边做起,从普通的人中给学生找榜样。例如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亲戚、朋友或自己以前所带的学生中邀请一些英语相当不错的人来现在的班级进行关于阅读方面的展示或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渴望。

3.阅读中引导积极归因

我们常提倡教学相长,可真正虚心向学生学习的老师恐怕很少,甚至与学生做到平等都不多见,这严重挫伤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因此,教师有时可以在阅读课堂上学生发表完观点后,多用“I really appreciate it.”“That sounds reasonable.”“I agree with you……”等平等者的语气鼓励学生说下去。这样,学生就能有更强的动力,并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

4.阅读中改变评价机制

学生英语水平和基础不尽相同,单纯从应试成绩来区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优良是不全面的,这不利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只会让基础稍逊的学生极易放弃在中学学习阶段学好英语的愿望。

如在评价小组任务时,测试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其能够被用于各种水平程度的学生。它不是鼓励学生去死记硬背,而集中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等。这项活动在牛津译林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加以体现,即Project板块事实上就是以此为活动形式。

以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五第一单元Project为例, 把学生分成每组3或4人的小组。给每一组布置一个研究项目,如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in friendship between boys and girls? 以此为基础,把friendship换成hobby, the future等。根据他们的能力水平,学生可以准备一个海报、写一份书面演讲稿或写一个研究报告。借用网络下载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并打印出来提供给每组,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做到“Planning, Preparing, Producing及Presenting,同时监督他们的工作。让学生把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呈现给班级内其他同学。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贯彻深入,英语教师应该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是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纬度,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该理论,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个体差异,运用中应该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指引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相关性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D/2013/02/05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