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素养的培养
作者: 郑小军摘 要:为提高学生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的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多样化教学、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兴趣;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17-002
高中物理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主动探索,利用课堂教学对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方式加以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为主,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科素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性学习中相互促进,创新课堂教学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科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好反映了这一道理,学生们的智力水平,能力差别不大,只是兴趣的差别,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欲望强;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此,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主,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通过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利用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形象的教学中进一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方法,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以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钻研所学知识,明白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比如在学习《电场力》这一节时,因为电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的教学也要改变以往的讲解方式,在学习中学会感知,化抽象为具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什么是电场及电场力形成的原因,总结其现象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从而使学生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的学科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教学还要以兴趣培养为主,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乐于实践,勤于思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主。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在学习中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老师还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学习与更新所学知识,拓宽思维,让学生多方面了解相关知识。借助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还可以结合与物理相关知识加以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我在讲解布朗运动时,我先说出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一句谚语,让学生说说这一谚语的含义,学生们回答说:“想做没成,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我随机说:“在布朗先生身上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学生的兴趣更浓了,这时我紧抓教学时机,对布朗发现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进行了讲解。学生最后明白了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因为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致,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整体把握,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学得很认真,上课效果也好。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多用小故事、谚语及正确的比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学的学习以实验为基础,对实验加以观察与分析,对所学知识加以总结所开展的以探究为主的学科。
1.结合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创造者,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教学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充分的肯定,不能单纯地用一个“错”或“对”字进行评价,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有自己的创意,也有创新意识,在掌握旧知识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具有创新性,不会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所有的思维得以自由发挥,从而有了一种探究的过程。
2.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创造条件。所以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熟练,我不用过激的语言,采取积极鼓励的措施,不挖苦、不讽刺,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欲望更强了,学生学习也更轻松、愉悦了。通过物理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认识到学无止境,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的魅力所在。
四、重视并利用效果反馈,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反馈和试验报告所得到的评价十分重视,对在考试和竞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比较关注的。例如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在写批语时,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起到鼓励与启发的作用。给予学生的评价要得当,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比如,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如果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学习劲头会更足,但是有些成绩差的学生也会因此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我会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加以引导,在给学生分析成绩时,注意到学生的实际再加以鼓励,不断地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表扬,还鼓励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为此,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我亦根据其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对于智能低、基础差、考试紧张、学习态度差的学生,还要结合其情况对症下药,有所针对地设计适合他们基础及智力水平的题目,当他们答对适合自己的问题时,及时给予鼓励,起到了事半功倍受的效果,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也指出其不足,使其改正。在指出学生的问题时,要有恳切的态度,还要有说服力,促使其更努力学习。
五、多样化教学、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1.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科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形成自主、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这也要求教学的多样化,有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形成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下转第132页)
(上接第17页)加强科学实践与探究,是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科学探究主要是师生之间在自己努力探索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探索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体验学科的思想和学科精神,形成独特的“过程与方法”。例如我以培养学科素养目标为重要手段,利用物理教学这一窗口,为学生了解生活和接触社会打基础,准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通过上物理课,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日常教学就是借助于日常生活和技术培养学科素养,并将本学科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考试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学科素养教育形成的前提条件,高中物理的考试内容以物理实验及理论学习为主,在考核时,要注意对繁、难、偏、旧的知识进行考核,考核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本阶段的价值观加以评价,强调学习观念的改变,只有在科学素养教育的形成过程中,在师生的共同选择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才真正体会到多元化评价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中还要注重实验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既感知其趣味性,又体会其独特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所以,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为其取得良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优良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了物理学习的信心,学生的学习有了良性循环。相反地,丝毫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导致学生厌学,较差的成绩也会削弱学生的斗志,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出现了恶性循环,结合以上情况,教师要加强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红,尚九宾.整体把握培训内容,提升高中骨干教师学科素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8-11
[2]王普利.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85
[3]吴红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原则[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2):202
[4]许国庆.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初探[J]文教资料,2010(35):144-146
[5]张秋华.在探知中领悟数学学科的“真谛”——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素养的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