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培养

作者: 陈丽莉

摘 要: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所以,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26-001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志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与阅读实践的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也是一种无认识监控的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试。在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从主体强化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生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机体和思维都非常活跃的阶段,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一定的理解能力,个性逐渐形成,因而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实,主体意识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而是教师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或者说是教师的方法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不是培养,而是释放和开发。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这种情绪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推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因而,充分发掘语文文本的素材,使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我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尽信书不如无书”。再好的文章也不是白璧无瑕,处处经典,老师的理解也并非完全正确,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才是一种理智的学习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提问,哪怕是一些极其简单的或是极古怪的问题,因为有问题才会有动力,有问题才会吸引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想知道处,在学生易出错处,在学生理解片面处,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

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重点。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注意教给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学会理解、鉴赏语言。理解、鉴赏语言主要是对妙词、美句、好段的理解与赏析。例如《林中小溪》中的美句,我指导学生从内容、修辞、情感、作用四个方面去分析,学生掌握了方法,只需要对号入座即可。

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理解并会鉴赏语言,才能有意识、有目的的去积累摘录,这几个环节是相互连接、缺一不可的。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摘抄下来后,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

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只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层面,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则是更高层面。而这一层面的感受是一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往往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读懂了,不会逐步深入学习,因此教他们有步骤地学习就很重要。

三、从空间视野上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

语文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和运用母语表情达意,读、写、听、说、思是语文学习的五种基本形式,学习过程中仅仅深挖教材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面向广阔的语文世界去获取知识,开拓发展的空间。这样既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强化。

对初中教材“图书箱”栏目中所列的篇目,我要求学生每月读完一本,并写出较为详细的读后感。阅读名著对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广泛涉猎,受到文学名著的熏陶,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即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东西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自主学习习惯的强化,实际上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外因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收益,提高素养。

四、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只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学习语文最大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激励,内心真切的感受。因而语文老师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以分数或等级来评定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价,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使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多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让评价发挥导向作用,让学生体验评价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把学习内化为自我意识激励和监控下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持久而不易改变的自觉行为。

如上所述,随着学生知识、年龄的增长,好习惯会逐渐养成,这无疑会给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