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本研修进程中的得失思考

作者: 唐曼芬

摘 要: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很有必要。本文重点阐述了苏州市平江中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具体做法、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设想。

关键词:校本研修; 做法;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27-002

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因此在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很有必要。近些年来,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值得深思。

一、校本研修推进中值得坚持和推广的做法

(一)校本研修有校领导带头

1.校领导规划课改。随着科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的变化。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教育教学、什么样的课堂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校领导才深感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带头规划我校的课改。“好课堂、好活动、好评价”现已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点工作,而打造自主快乐、高效减负的“苏州好课堂”研究,也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渐渐成为大部分教师的共识和行动。

2.校领导参与研修活动。课改的深入开展和落实,仅有规划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停留于美好的规划,不亲自去实践、去开展、去落实、去反思、去完善,那只能是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死气沉沉。为此,校领导能深入各自分管的教研组参加备课活动,在备课活动中落实对“双核”(核心概念、核心技能)的研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使“双核”落实于课堂教学中,使“学教融合”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得以推行。目前,校领导均亲自主持一项或两项省市级规划课题,与教师一起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其中校长主持的学校课改总课题《构建“自主、灵动”初中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列入省重点课题,并被评为苏州市精品课题。目前我校立项的省、市级“十二五”规划课题有14个,100多名教师担任课题核心成员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校内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二)校本研修有针对性

1.教研组、备课组研究的内容大多聚焦课堂教学。其中课堂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研究的重点,核心概念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视频制作方法等热点问题更是专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们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又通过研究采用更好的方式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此不断地往复来提高教学效率。

2.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围绕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使得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丰富教学经验。课题研究内容涵盖了课程改革、德育与心理教育、学校管理与学校特色、学科教学研究等学校教育教学多个方面,这些课题都是“接地气”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的过程都落实于教师的实践,无论是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促进价值和意义的。

(三)校本研修有实效性

1.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1)个性化考试:“小抄”(思维导图)带入考场——促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

为了鼓励、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复习,学校推出个性化考试改革。在生物、地理、历史、数学、物理等科目进行尝试。考试前,由学校统一发给学生“小抄”纸。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写在这张纸上,考试时“小抄”允许被带入考场。“个性化考试”受到学生热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自主的复习,培养了学生整理、概括、归纳的能力,学生由被动学转向了主动学习。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并用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小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践效果很好。

(2)个性化评价:“达人秀”评选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达人秀”评选活动正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运而生的。开展“校园达人”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每周一道好题”、《自主学习本》及课堂、课外的表现,以自荐、推荐的形式,评选出周达人、月达人和学期达人。达人奖项包括优胜奖、进步奖和潜质奖等多方面,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个性化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有自己评价自己的权利,让学生关注其他人的学习状况。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高效学、有计划学,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2.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素养提高。绝大部分教师在参与校本研修中能立足课堂,立足自身,结合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扎实教研,学会科研,全面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校本研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一)部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自觉性尚欠缺

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大或已经评上高级职称或家境富裕或本身缺乏进取性等原因,不太重视参与校本研修。这些教师“明道而不动”:心中明知原有的知识结构或专业水平已不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知道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却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需求和行动。因此让那些教师行动起来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

解决问题的设想:

1.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要让部分教师明白当前的教育形势,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方法已落伍了,面临着淘汰的危险,必须要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积极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参加培训主要是为了要学时,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局面。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2.校本研修要针对教师的需要。教师最主要的阵地是课堂,教师之间存在的最大差距也是在课堂,所以校本研修重点要围绕“教师的有效教、学生的有效学”来进行。围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中归纳、整理、筛选出最具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再把其作为研修的起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而这些正是教师研修所关注的、需要的、愿意参与的。

3.校本研修要满足教师的不同要求。学校要关注教师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来细化校本研修的项目。如在教科研方面:对于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教研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鼓励他们参与并带动培养更多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对教研能力较弱的教师,不要强行拔高要求,而是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教学反思、专题研讨、教学诊断等相关活动。这种结合本校实际的分层教研管理方式,能符合不同教师成长的内需,促进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4.校本研修要有管理措施

(1)教科处要为每位教师建立校本培训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内容规范,方便查阅。严格执行继续教育校本研修学分验证登记制度,学时登记规范准确。

(2)各教研组的每次活动开展后,由组长把内容记录并发布到校园网的专门栏目上。

(3)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对校本研修工作情况、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二)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尚欠缺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有人认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而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和指导也是校本研修不可缺少的因素。当前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育系签订了协议,对学校推荐的16名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一年半的专门培训,借此培养我校教师学科研究团队及引领者。但从一个学期的实践看,还是存在缺憾。主要是:专家指导的专题讲座、课堂实践指导(包括课前、课后)、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等还比较少,并且在贴近教师的需求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解决问题的设想:

1.促进沟通,实现发展。学校要邀请专家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座谈,让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急需的指导,使专家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工作,从而促进沟通,实现教师发展。

2.落实指导,深化研修。教授最好能以周为单位来我校示教、听课指导,特别是举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专家对教师课堂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分析,促使教师在一次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螺旋上升,加快成长速度。

(三)校本研修的评价、激励机制尚欠缺

如果在校本研修中缺少对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这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说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使积极的更积极,后进的也想积极去参与、去研修,需要我们群策群力想办法。

解决问题的设想:

1.建立、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学校要为每个教师设立“专业成长记录袋”,它是教师个人成长轨迹的有形载体。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有:我的学习(校本培训的参与率、自主学习内容)、我的研究(课题、论文、教案、反思、讲座等)、我的课堂(基本功竞赛、公开课、评优课、教学成绩)、我的班级(班主任培训、师德师风)等。学校在学期、学年结束时要对教师的上述各项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先进的要给以表彰,对后进的要加以谈话,了解详细情况,促使他们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2.加大、强化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校本研修实施、考核、奖惩等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对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教师的奖罚力度。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情况与评优、晋级和年度考核、绩效工资相挂钩,改变“吃大锅饭”现象,真正做到按质、量分配,优质优酬,对不胜任教学,又不主动参与校本研修的教师,可以进行待岗学习,甚至予以岗位调整等。

总之,开展校本研修是学校的长期工作,谁能认真切实做好它,教师的素养就能得到提升,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开发,学校就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