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引导学生合理上网

作者: 孙阳

摘 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有利也有弊。面对网络,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合理上网,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 教育信息化; 合理上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39-001

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更加关注国家、社会以及身边的人或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有助于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中学生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上信息垃圾极大地危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中学生深受其害。2014年2月18日,湖南新化一网吧内,一名14岁上网男孩用匕首将父亲杀死,而其父是来劝其到校交费上学的。2013年11月4日,安徽怀远的崔尔康因无钱上网,绑架了不满8岁的堂弟并撕票,而当时崔尔康不足18岁。

由此可见,中学生上网成瘾带来了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对有网瘾的学生,家长斥责打骂,老师说服教育,但以效甚微。上面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现在社会上又出现了许多披着“励志”、“矫正”等外衣的戒网学校,一时受到追捧。但2014年6月19日,19岁的玲玲在河南博强学校(戒网瘾学校)被老师虐打致死的悲剧让世人警醒。很难想象,通过摧残肉体的方式能戒掉网瘾。

堵塞不如疏导。面对网络,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正面引导,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合理上网,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加网络德育内容

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而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研究者对某市师生的上网情况作了调查。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其中24.5%的中学生是网上的常客。与孩子相比,教师则大为逊色。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才上网的;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因此,学校教育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要转换陈旧的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消除对网络的恐惧,充分认识到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的老师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一棒子打死,这是不可取的。

学校要重新定位德育目标,把网络德育纳入其中,并作为重要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这样,学生可以自觉抵制并远离网上垃圾信息和不良文化。就像先是知道毒品的危害,再远离毒品一样。

二、加大网络德育力量,培养高素质网络德育教师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各级教育、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

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据调查,易患网瘾的学生多是性格过度内向、偏执、不善沟通,不能自由地通过其他形式疏解不良情绪的人。学校有了专门的网络德育人才,就容易解决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至于让这些学生陷入网瘾而不能自拔。

三、增加计算机课的趣味性

现在的中学都开没有计算机课程,但由于课程的知识性,理论性太强,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我们的计算机老师应该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少讲一些深奥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如以作业的形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动漫、网页、软件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充满兴趣,遇到问题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查找相关理论知识,比老师一味地灌输要好得多。学生对自己的成果定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不会对网络垃圾有兴趣了,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网瘾了。如果学生沉迷于电脑技术中去,这样的“网瘾”又有什么不可呢?

四、发挥班主任的德育主导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者,但现在许多班主任对防治网瘾显然是乏力无术的。其实,班主任大可不必惧怕网瘾问题,要敢于直面它。向学生讲清楚网络的利与弊,结合典型的案例、身边的事实,让学生真正明白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笔者的做法是,定期让学生在网上搜集励志的电影、短片、文章、语录等。并分类别进行评选,选出最好的让大家共赏。在这过程中,学生上网必然有意识地搜寻具有正能量的资源,他在找寻的过程中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教育。在评选时,笔者有意识地让有网瘾的或缺乏意志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当选,以给他们更多的鼓舞激励。共赏后,让学生谈感受写心得,这又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而且不是说教式的教育。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交流碰撞出火花,精神受到洗礼,收效显著。

五、发挥学科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科教师的德育作用虽然没有班主任大,但不可忽视。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上正面的资源。比如语文学科,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与所学课文有关的故事、电影、电视剧片段等。老师或同学再精选出最合适的展示给同学们欣赏,这样学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不再贪恋那些低级趣味的网络文化。比如生物,老师在学习基因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一些亲子鉴定,转基因食品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正能量。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笔者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合理上网。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解读心灵的秘码》,2011年2月

[2]《发挥网络游戏的正能量》,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