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运行多元提升,努力建设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作者: 李强 陈银寒摘 要:近年来,我校把科学教育特色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整体设计科学教育机制,整体运行科学教育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爱好,有力地深化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整体运行; 多元提升; 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76-001
一、以整体推进为突破,营造科学教育的氛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三个到位,完善三条途径,强化三个规范。
坚持三个到位:一是理论指导到位。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科学教育理论,明确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定期聘请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科学教育专家作理论指导,并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形成了低中高不同年级的普及性科学教育校本教材;二是组织机构到位。我们建立了学校科学教育领导组织,成立了科学教育教研组,学校教师人人参与科技实验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挂钩厂和科技教育实验基地为依托的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网络;三是督促检查到位。我们把科学教育的参与率、达成度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科学教育教研组的引领作用,加强检查督促,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形成科技活动的保障机制。
完善三条途径:一是上好科学课——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三到六年级每周开设的2节科学课,做到“两个注重”:注重加强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强化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二是用好专用活动室,我们开辟了科技制作专用活动教室,添置了必备的科技制作工具,配备了拥有电脑、投影在内的现代化教学、活动设施。三是建好科学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我校所在地界牌镇是全国著名的“华东灯具城”,拥有很多科技含量的灯具制造企业,为使科学教育向校外拓展,我们分别和相关规模企业建立学校科学教育挂钩关系,定期到工厂参观高科技设施,了解现代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小科技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操,又促进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科学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强化三个规范:一是规范制度建设。我们制订了《界牌中心校科学教育实验计划》《界牌中心校实验室、仪器室、探究室等科学专用教室管理细则》等相关制度,确定了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要求和管理过程规范,组织所有专兼职科学教师认真学习,遵章执行;二是规范科学课流程管理。根据学校教学“五认真”管理和科学课程的特定要求,我们重点抓了科学实验开出率和分组实验达成度;三是规范目标考核。我们从参与科学活动的态度、习惯培养、技能提高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写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二、以同步推进为抓手,拓展科学教育空间
一是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同步推进。根据地方经济特色、社区资源和学校科学教育项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科学教育研究,如为培养学生的科技环保意识,在“界牌镇环境状况调查及整治对策”这一科学研究课题的引领下,组织老师、学生进行了“界牌镇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及对策”调查研究、“界牌镇垃圾处理情况”调查研究等。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提出的垃圾要实行袋装化的建议提交给镇人大,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集镇改造中作为市民必须遵循的一条守则被推广。
二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步推进。一是让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区,培养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利用本镇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走访、写观后感和采访笔记等形式,萌生对高科技在家乡企业运用的亲切感、自豪感和关爱之情。从小树立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每年的科技节,我们要求学生人人阅读一本科普书籍、制作一件科技小作品、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活动。二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科技环保意识。我校六年级学生进行的“界牌镇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从废电池的危害、我镇居民处理废电池的习惯、设计废电池回收装置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并撰写倡议书,号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绿色家园;三是让学生参与知名企业的科技咨询活动,发动学生向家长发放科普传单、赠送科普书籍等,很多家长一致反映,“学校的这些科技活动组织得很好,孩子参加这些活动懂得的科学知识更多了,学习的视野也开阔了。”
三是与校本课程建设同步推进。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我校的科学教育课程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普及、简单的模仿制作,而是关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必备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掌握科学的方法,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科技兴趣小组《三模制作》系列活动中,学生既有利用现成材料组合拼装,又有废旧材料利用制作,还有学生“奇思妙想”的小发明。每年11月25日是我校的“科技节”,学生将制作的科技小作品展示在群芳楼展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情感体验;同时供学生相互学习欣赏,供学生家长、老师及校外来宾观摩,科学教育的空间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
三、以系列活动为载体,提高科学教育成效
一是“学中做”的导向型活动系列。我们利用学校的星海电视台,每周定时播放科教片,每学期开展一次科普系列专题活动。学校校园网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新科学博览和学生电脑作品栏目,学校图书室向全校学生实行全开架借阅,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房和网络资源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做中学”的多向型活动系列。多年来,我们着力通过科学教育,腾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去锻炼;创造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科技教育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定向有序的活动过程。
三是“教、学、做合一”的师生互动型活动系列。如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有关科学教育内容,如作文课中的“小科技系列记叙文写作训练”、数学中的“科学思维训练”以及美术课中的“科技制作成品雕刻”。每周二、四中午师生共同观看有关科学知识方面的录像;定期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科普故事比赛、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征文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活动,围绕金钥匙竞赛,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做合一”的全员互动,使学校科学教育成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