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幼儿园节日课程,传承并创新

作者: 金晓芳

摘 要:节日,是一个民族真实的活态文化,是族群认同、沟通、交流、凝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族群共同娱乐、游戏、人性和谐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此外,节日活动的开展可以方便家长的参与。鉴于上述理由,我们幼儿园进行了以节日文化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开发,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核心理念,以爱的情感教育为落脚点,以家园互动和社区参与为主要特色,追求幼儿、家长、教师与幼儿园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中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关键词:节日文化; 节日课程;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90-001

节日是人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开展节日活动的目的应在于丰富和拓展儿童活动的机会,提升、整理儿童个体的、零散的经验。因此,我们将节日融入课程,将节日融入幼儿园教育。

一、建构课程框架,赋予精神内涵

从古至今,传统节日的纪念、庆祝方式随时代的更替在不断地变化,但总有一些植根在深处的东西世代绵延并至今生生不息,那就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只要把握住了这些精髓,也就找到了课程设计的灵魂,找到了传承与创新的联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由传统节日最典型的表象——习俗,进行切入,我们找到了各个传统节日最典型的习俗,提炼出了每个节日的核心意蕴,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然后加以提炼、概括,从而赋予其精神内涵,生成园本的节日课程。由此生发的活动主题在内容上会努力涵盖各个领域,以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设计主题网络时,全面考虑生活经验、社会认知、语言能力、艺术表现、科学探索、健康运动及游戏等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本着尊重幼儿、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发展的原则,我们主要通过主题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与区域活动、亲子活动及幼儿园大型节日活动等途径,构建整个节日课程的框架。具体来说,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实施的节日课程主要有:正月灯彩节、二月春龙节、三月嬉戏节、四月神仙节、五月春龙节、六月晒书节、七月巧手节、八月金桂节、九月新米节、十月九九节、十一月消寒节、十二月腊八节,联系每个节的习俗,赋予其精神核心内涵:灯彩节——快乐、春龙节——成长、嬉戏节——向上、神仙节——自信、戏水节——爱国、晒书节——好学、巧手节——灵巧、金桂节——感恩、新米节——惜粮、九九节——敬老、消寒节——勇敢、腊八节——节俭。

二、根据幼儿发展,设计多样形式

活动形式的设计涉及的是要使用哪些教育策略和活动;哪种活动形式更便于幼儿学习;对于设计好的活动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实现等等。在设计活动形式时,只有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根据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把感性形式与具体内容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才能有效地完成节日主题活动。以“金桂节”为例:这一课程中,关于月饼的活动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在小班开展《好吃的月饼》的活动,让幼儿参观大班亲子活动做月饼的现场,认识各种制作月饼的原材料,知道月饼是怎样做出来的。午点时品尝月饼,闻闻其味道,说说其形状、大小,看看里面是什么馅的,尝尝是什么味道。在中班开展《我吃过的月饼》这一活动,主要通过“月饼”这一载体,以观察、谈话、分类、品尝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月饼的形状、口味,了解月饼的由来等。大班幼儿对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已经很熟悉,观察月亮的变化也不是难事,丰富的月饼种类和精美的外包装反而更吸引幼儿的眼光。这时我们老师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上来生成课程,因为杜威曾说过:“兴趣标志着在个人与他的行动的材料和结果之间没有距离。”所以我们有了“制作自己最喜欢的月饼”的活动。我们先猜测与讨论了“月饼的制作过程”——然后自己在家中准备了“我最喜欢的月饼馅”——接着在幼儿园完成“自己做月饼”——而后用自己准备的月饼盒“包装月饼”——最后把自己制作的月饼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品尝”。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经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和操作,在收集、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幼儿对月饼的进一步了解,知道了月饼的制作过程,而且也让幼儿更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要先揉面粉,把它搓成圆形,然后压扁,在上面放上各种香肠、葡萄干、牛肉丝等等的月饼馅。再把做好的月饼拿到食堂去烤。这种通过实践操作所得到的感性经验是其他活动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三、注重全面发展,游戏补充课程

1.丰富角色游戏内容,增添新的主题

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苏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在“美食街”游戏中,我们结合了苏州传统节日中的美食元素,在各个节日中推出不同的民间小吃,如清明时节青团子、端午的粽子、春龙节里撑腰糕、重阳节吃重阳糕等,这些民间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产物。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游戏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游戏的素材。通过角色体验生活,展现生活缩影;创设幼儿喜爱的游戏环境,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家乡小主人翁精神,爱乡之情得到升华。

2.满足幼儿活动兴趣,开展区角延伸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幼儿往往会对老师组织过的精彩活动意犹未尽,为了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需求,我们就在区角游戏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感兴趣的幼儿继续去玩一玩、做一做。

节日环境、节日饰品、节日主题都蕴涵着丰富的游戏教育资源,紧紧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以手工为主的作坊游戏活动,不仅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且容易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共鸣,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在红红火火过春节游戏中,引导孩子们自制美丽的窗花、红红的炮竹、威武的门神、吉祥的福字,可以营造一种热闹、快乐的春节氛围,让孩子们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捏一捏、包一包中感受浓浓的中国节,享受传统节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刘兰芝主编.《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出版社, 1999.12第一版

[3]刘桂秋.《吴地节日风俗——吴文化知识丛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王立人.《吴文化与创新文化》,凤凰出版社,2009.9

上一篇: 孩子
下一篇: 体验中品味 互动中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