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在flash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万玮琳

摘 要:我借助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立本课程网站,搭建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平台,教师共享教材资源、网络资源、课堂资源,学生通过作业交流、作品展示,增强参与度,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关键词:团队; 工作流程; 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07-001

网络使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用信息技术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充分表达教学意图,以《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为例,我通过对动漫行业和多家企业的调研,概括对应的职业岗位,本课程将把培养高素质的动画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使学生不仅具有动画制作能力,而且具备创作能力。

本项目授课的对象为高二年级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该专业学生爱看动画片、热爱漫画书籍,对制作二维动画兴趣较高;系统学习过素描、原画创作、色彩搭配等美术课程,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他们个性突出,但欠缺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我参考企业工作模式,根据职业实践主线,确立项目、转换角色、设置流程。企业项目采用有主题和情节的完整故事,我放弃教材的若干动画片段,选用学生绘制的“生命·安全”主题故事——家的牵挂作为动画蓝本。教师作为企业负责人,将学生分成多个五人团队,设置岗位:制片人、策划人、编剧、美术设计和导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画制作过程,又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意识。我设置团队工作流程:策划人构思故事;编剧撰写剧本;美术设计与导演制定制作方案;团队分工制作动画;策划人合并动画;制片人展示作品,并将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策划、实施、评价环节,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团队活动理解动画制作流程;通过策划理解时间轴和帧的概念;通过制作掌握帧的编辑,能熟练运用帧实现逐帧、形补、动补动画的制作,进而会选择制作方法,设计动画效果;通过完成本项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作能力,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增强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现有的理论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重点为熟练制作逐帧、形补、动补动画,难点在于会选择制作方法设计动画效果。

我借助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立本课程网站,搭建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平台,教师共享教材资源、网络资源、课堂资源,学生通过作业交流、作品展示,增强参与度,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本项目需4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由部署、策划、实施、评价、总结五部分组成。

我通过创设情境、理解规则、进入项目实现部署。策划部分由各队构思故事,提交剧本,通过对剧本的分析,制定制作方案。构思环节先由故事作者介绍作品思路、解读故事情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队策划人就故事情节理解存在的疑问与作者交流,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价、接纳和反思;教师则引导交流方向,提醒可能忽略的问题,确保各队就故事情节能达成基本共识。通过编剧提交分镜剧本,将各队的构思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对动画的分析与处理的主动意识。

我通过引导大家分析理解剧本三个场景突出重点,并为团队下一步工作(制定制作方案)做好准备。场景一运用逐帧动画制作片头;场景二运用形状补间制作冒烟效果;场景三运用动作补间制作特写效果。场景一,学生观看“家的牵挂”动画效果,用结果吸引学生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教师共享制作视频,学生边看边学,尝试成功乐趣,最后教师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点;场景二则鼓励各队尝试制作冒烟效果,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动画设计能力。遇到技术瓶颈,教师提供参考资料,让学生尝试用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场景三请学生想一想:动作补间的设置方法?细心的同学在场景二时已有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共享制作视频,请学生再想一想:制作关键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三个场景的分析,各队工作热情高涨,我抓住时机,要求团队制定制作方案:初定动画效果与制作方法,明确工作中队员的任务分配,以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助于落实目标。教师对各队提交的制作方案做可行性评估,主要确认任务分配的公平合理,确保队员全体参与。

制作方法的最终选择在实施的分工制作阶段,队员通过大量制作,熟练运用多种制作方法,对实现动画效果有了更多的实战经验,通过实施调整制作方法,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再由策划人汇总给队员任务,合成动画。实施期间,我将多个场景的参考效果和制作视频共享于课堂资源中,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的障碍,另外我罗列了动画制作中的常见问题,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各队的工作效率。

队员遇到问题,队内讨论解决;团队遇到难题,教师指点迷津。在分工制作中,我发现有些队员制作中不够重视细节,问题会在合成阶段凸显出来,甚至影响团队的正常完工,我通过要求制片人队内统一动画尺寸、命名规范等,从侧面解决了此类问题。

评价环节依照展示与自评——答辩与互评——教师点评——总统评价的流程。先由制片人解说制作过程,分享制作心得,展示作品特色,坦白不足之处;团队间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挖掘创新之处,激发学生创作能力。汇总三方面评价,最终评选出最佳团队、最佳动画、最佳编剧、最佳美术设计和最佳导演。我汇总各队作品选取片段,通过比较效果,归纳知识点。

课后学生通过教材资源中教材示例制作视频的学习巩固知识,通过网络资源中链接的网络课程,拓展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我采用企业工作模式,团队即动画生产线,通过完成项目,形成队内分工合作,队间良性竞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创作的积极性。当然,队内分工是企业工作的需要,就学生而言应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我会在之后的项目中通过团队的重新整合,确保学生体验每个岗位。

参考文献:

[1]吕云峰.网络教学的模式及本质[J]现代教育技术2002(2):30-32

[2]杨仁广,孟祥增.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主题搜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83-88

[3]任艳斐.Photoshop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探索与实践,现代教育,2008.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