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 尹相霞

摘 要:电工基础教学是电子电工专业必须掌握的入门课程,但是由于其理论深奥,概念抽象,导出教学难度大增,教学效率底下。本文从实验教学、形象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来阐述对电工基础教学的改进,从而提高电工基础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电工基础; 实验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15-001

电工技术的发展是和电能的应用紧密联系的。电工技术基础是研究电能在各个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电工教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石。具有抽象性、实验性、概念性和使用性的课程。一般包括直流电路、电磁和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和电路等过程。学生对课程普遍感觉枯涩难懂,原理深奥,于是就有许多厌学现象出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转变教学思路,及时学习现代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使电工基础教学由枯燥变得趣味丛生,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是值得广大教育从业者深思的。本文将抛砖引玉,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电工基础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实验教学是电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必须做好相关的每一项实验。实验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它既能让学生掌握电工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又能让学生对理论加强认识。大部分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际操作、仪器设备使用的方法等,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讲的去做,完全不用动脑思考,学生处于被动做实验的地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理解能力的提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教育资源,也起不到预期效果。应当打破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被动灌输的实验教学转化为主动创新启发式的教学。

电工基础里面的大多数概念都比较抽象深奥,难以理解。深奥的理论如果能够形象化,用生活中的类似的东西来给学生做讲解。这种启发式教育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降低学生的排斥性,毕竟大家对周围的生活还是更熟悉。例如在给学生介绍“电流”在导体内产生的条件时,如果单纯的照本宣科的读课本,学生肯定是难理解的,但是如果把电位用“水位”来引导学这个概念,每位学生都会明自。大家都知道水是从高水位处的器皿流到低水位处的器皿;假定我们把盛废水的器皿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话,两个器皿中的水是无法流动的。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会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电位之间的差值便是电位差,有电位差的两电位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电路基础抽象的概念,让它变得直观、具体,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技术现在已经相当普及,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和设计课堂练习,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集成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教学幻灯片,可以补充教学实验和理论教学的不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例如在讲解楞次定律的概念中,研究金属线圈中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规律是重点又是难点,通常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金属线圈中插入磁铁产生感应电流使外接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再让学生做实验,学生先做金属线圈插入和拔出磁铁,观察感应电流方向,然后调换磁铁极性重复插入和拔出金属线圈,观察感应电流方向这几个实验,最后根据实验总结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规律来理解楞次定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全部实验或个别不能正确判别出感应电流方向,这将影响实验的目的和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实现录制实验过程,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模拟”演示电流和磁场变化的全过程,使静止变运动、使间断变连续,而且演示的速度可以任意控制。这样就能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问题与疑问是创新教育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理解加深的过程。例如当讲解“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概念时,可以向学生设置如下场景: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然后让学生来解释现象的原因,或者通过老师来启发式的讲解这个现象背后的深奥电工理论,我想比单纯的只介绍教学理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电工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实验型人才,而不是只懂得课本理论的人,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教育。本文通过对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启发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简单介绍,让抽象的电工基础教学起到简单化、易理解的作用。

参考方献:

[1]王民权.《电工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鲁清.多媒体运用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2001

[3]胡百良.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