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案例分析法运用之我见

作者: 吴小平

摘 要: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案例分析法的特点、意义、注意问题及如何运用方面浅谈。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案例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14-002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在德育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实施案例分析法的体会。

一、案例分析法的特点

1.真实生动性。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变得形象,枯燥的变得生动,深奥的变得通俗易懂。

2.实践性。所选案例都是典型而真实的事例,学生通过场景模拟,积累经验的同时,又能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

3.互动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注重讲授,重在与学生互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开放创新性。案例教学法改变了由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活生生的案例,现实的问题,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激发教师的科研灵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5.民主平等性。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实行案例教学法正符合这一思想,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成了课堂中真正的主角。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大家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实质。

二、案例分析法的意义

1.体现了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校德育课实施案例教学可以说是“在实践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德育,德育教给我们健康的生活,真正懂得“人在社会上,一半是做事,一半是做人,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

2.有利于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教学的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针对实际问题的共同分析,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他们对教学目标产生认同,进行自身知识更新,从而使得教学更具实效性。

3.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教学法把具体问题带进教室,使学生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其视野。

4.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师生双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联系学生实际,抓住他们关注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二是联系社会实际,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师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案例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每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的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德育课教学中,利用讲授法,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案例教学打下基础,因此,课堂讲授应当与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因此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3.正确把握好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不能像传统讲授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4.案例的选取要恰当

我们要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恰当的案例。案例应该真实,具有典型性,特别是具有针对性。

5.讨论氛围的控制与调整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和努力。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应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案例分析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的运用,是实施案例分析法的重要步骤,主要是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的。

1.案例引入

用案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阅读、探究、讨论、假设、验证、推论等创新性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把握以下的调控方法:用悬念式的导言来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用精彩的案例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用恰当提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用激励式的评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思维过程。案例可以是教师描述,也可以是印发的材料,还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展现等,如果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引用案例,效果会更好。

2.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案例内容与相应的政治理论联系起来,循着案例事件发展的进程,(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114页)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讨论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无主题或偏离主题,教师可以给出问题,提出备选方案,讨论如何实施,让学生循着不同的阶段去思考。

3.得出结论

这一阶段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来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以上是案例分析法的几个基本步骤,在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他既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教学的引导者,他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第一,使讨论井然有序。第二,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的问题。第三,协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如果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形成逻辑,但不甚明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总结,鼓励其他同学予以支持的方式,帮助他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更为扎实的基础上。第四,要及时地对讨论作总结。这样的总结如果放在讨论的最后,效果会更明显。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其作用将会越来越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

[1]中学学科网.《案例分析法在政治课上的运用》

[2]李贞.《浅议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