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作者: 盛莲莲

摘 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笔者基于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17-001

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发展进程,它的广泛应用对数学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数学教学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积极的影响。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是初中毕业起点,他们将来要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数学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整合,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得到数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自己践行信息技术与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整合方面谈谈其中的一些收获:

1.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下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删除了复杂的计算,增设了科学计算器以及计算机的使用等实用内容,更符合了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当然教师也要针对高职生的实际特点,灵活选择和组织数学内容,比如考虑到Excel和几何画板软件的实用性,我将其放在一年级讲授,对后面函数的性质、概率统计中复杂数值的选取和计算等内容非常有帮助,这样也促进了高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2.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整合

2.1多媒体技术扩展了人与计算机的交互

常用的信息技术,比如图象、音频、视频等生活中触手可得的教学资源,在师生的“研发”下,上手容易,是师生进行数学探究与发现的“催化剂”。高职学生的动手计算、作图能力相对较弱,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许多繁琐的手工计算、作图以及数据处理,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决策、反思、推理与问题解决。

2.2网络媒体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

微博、QQ、电子邮箱、手机短信等基于Internet或局域网等网络技术,让师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展示相关课件、课外习题等,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展示数学历史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展示教学心得、学习体会等供师生交流。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得到及时反馈,有助于下阶段的教学。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一般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让教与学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技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

3.1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之一。高职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一般,如果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比如讲《算法的概念》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宋丹丹和赵本山的经典小品《钟点工》作为引入,其中宋给赵出过一道题:把大象装进冰箱,分几步走?宋的答案是: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熟悉的小品,诙谐的语言,打开了算法的大门,学生掌握新知的迫切愿望油然而生。

3.2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为主,很难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而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并区分各类几何体的定义,更形象地体会几何体的性质,为后面复杂的几何证明和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利用动画展示了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的形成过程,形象而直观,大大降低了高职学生的理解难度。

3.3运用技术,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对于他们发现数学现象、总结数学规律,进行科学的建构很有帮助。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我安排学生到微机教室,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当取不同值时指数函数的图象。对照图象,学生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分成两种情况讨论性质。而在设定了“追踪函数图象”后,对应每一个取值,电脑屏幕上都留下了相应的图象,使得函数的性质“一目了然”,学生自主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使用数学软件的技能,让高职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4基于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和动态生成让学生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更好地开展各项研究。比如在探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考虑到图象的变换问题抽象而又复杂,于是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我把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直接从教师机发至学生机,然后让学生按动相关按钮,仔细观察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根据观察结果和形成过程,小组交流讨论,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小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结论,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单。这样创造性的设计得益于信息技术在发现规律、获得猜想、解决问题、交流想法和展示成果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技术不仅是工具,也是数学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数学界的共识。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就像学会说话一样重要,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 而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更应该努力平衡数学概念、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与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用技术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大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6)

[3]石深敏.多种媒体协同作用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

[4]胡秀英.如何用信息技术整合职高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5)

[5]高杰.“数字”改变职教教学[J]山东工业技术,2013(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