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PM2.5治理方法探究
作者: 高金娈摘 要:本文对PM2.5传统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当今社会的根治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为了从根本上缓解PM2.5的浓度值,就要采取对汽车尾气及油品进行管控,改变燃料构成,制定严格的空气监控体系,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等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PM2.5; 尾气治理; 空气监控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74-001
一、传统治理方法分析
1.植树种草
灰霾天主要发生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冬春季,此时植物的自净化能力很有限,因而植树种草在冬春季对环境的改善能力有限。
2.火电厂污染源控制
燃煤电厂等基本上已安装脱硫除尘装置,若进一步提升排放标准,将大幅度提高火电成本,当成本转嫁时,会导致社会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火电厂所占的污染源在城市PM2.5已是很小一部分。
3.农作物的燃烧处理
控制燃烧农作物会导致政府成本大幅增加,且难以控制,为保障农民利益,政府难以制定限制性的条款,即使制定,也难以实施。而对农作物废物(如桔杆)的处理实现补贴也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农田,燃烧农作物的好处大于坏处,即使造成污染,其毒性也较低。农业不能大规模集成化生产之前,农作物的废物处理依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4.汽车污染源的控制
提升排放标准,只能逐步的淘汰旧汽车,这使得三至五年内汽车污染源的控制难以实现,而汽车污染已成为城市PM2.5的主要污染源。
5.工业排放污染的控制
工业区的外迁和控制工业污染虽然能解决集中的污染,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使得污染更加分散,大气本底污染浓度值更高。技术的改进会控制污染源,但短时间内提升排放标准,会使得众多小型企业难以承受,强制推行会导致区域性的经济问题。
二、从根本上缓解PM2.5的手段
1.对汽车尾气及油品进行管控
1.1加快实施更为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
1.1.1提高燃油品质。提高燃油品质,实施更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是治理PM2.5最有效的手段。应尽快编制我国的国Ⅴ、国Ⅵ汽车排放标准及相应油品标准,并提出实施计划。现行国Ⅲ标准对重型汽车颗粒物排放的限值为每公里/小时0.1克(最低燃油消耗率),而国Ⅳ标准要求在国Ⅲ标准基础上将颗粒物排放降低了80%以上,不高于每公里/小时0.02克。我国目前仅北京、上海等地实行了国Ⅳ标准的车辆准入制度。
1.2加速淘汰“黄标车”,降低在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除了对新生产车辆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加速淘汰高排放“黄标车”、降低在用车排放是治理PM2.5的重要手段。“黄标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同类满足欧Ⅳ标准汽车的20倍左右。日本2002年就推出了《机动车NOx、PM法》,禁止在规定地区使用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卡车、巴士和柴油乘用车,所有在用的行驶在公路上的各种汽车也都装上了尾气过滤器,促进了整体大气环境的改善。
1.3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清洁代用燃料。建议国家尽快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在积极研制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的同时,针对技术成熟度高、减排效果显著的代用燃料汽车,尽快编制促进政策,大力发展、推广天然气、生物燃料、二甲醚汽车。可先从行驶里程长、排放多的出租车、公交车做起,对使用代用燃料汽车者在价格、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2.制定严格的空气监控体系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差异较大,新增指标监测要开展硬件和软件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因此新标准需要分期实行。专家建议在我国PM2.5监测中应该重视各地在监测技术、设备、人员、资金方面的地区差异,循序渐进,稳步实施。虽然我国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并且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2.5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财政资金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2.5监测工作还有一定难度,需要逐步推开。
3.改变燃料构成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改变燃料构成,选用低硫燃料,对重油和煤炭进行脱硫处理,并同时注重对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在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限值,禁止新建、扩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
1.深化污染减排
推进电力行业和钢铁、石化等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治理。加快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加强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治理。
2.工业合理布局
改变工业的布局形式,使工业布局尽可能的合理,可方便污染物的扩散,利于工厂之间互相利用废气,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量。
3.控制大气污染源
减少PM2.5在大气中的含量,从根本上来说是控制大气污染源。控制大气污染源包括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治理净化已产生的污染物两个方面。主要措施有:(1)合理利用能源;(2)利用净化装置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3)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净化尾气中的有害成分;(4)回收利用有用物质;(5)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事故性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冬季实行区域集中供热,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尤其是北方城市,采用集中供暖方式,可有效地达到除尘、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总之,PM2.5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对PM2.5的治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需要群众有环境保护的意识。群众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群众的作为对PM2.5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只有大家都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以上措施才有实行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鲜先等.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M]2006,3,28-30
[2]环保部公布《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M]2009.6.32.中国环保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刘少才.空气污染对人体危害[J]200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