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多地雾霾成因实证分析

作者: 王娟

摘 要: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不少地区频繁出现,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等大城市,雾霾天气在冬季几乎成为常态。同时,雾霾的成因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目前,关于雾霾的成因,有“气象条件说”,“汽车尾气说”,“燃煤说”,“工业污染说”,“综合说”等几种。笔者认为,这几个说法均有一定依据,但也有其值得推敲之处。

关键词:华北地区; 雾霾;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76-001

1.关于雾霾成因较为常见的理论

1.1“气象条件说”是把雾霾成因归结为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其实,不利气象条件只能是雾霾形成的外部因素,如无污染源,即使再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不可能形成雾霾。例如,在石家庄,雾霾的主要成因是石家庄西面环山,风向总是北转南、南转北,污染物“走来走去,跑不出去”,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非常容易形成重污染。但全国三面环山、四面环山的城市很多,却没有出现类似华北地区这样严重的雾霾天气。

1.2“汽车尾气说”认为,雾霾主要是由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例如,首都汽车保有量达六百万之巨,尾气排放量是巨大的。可是,在2013年国庆期间,大量汽车驶离北京地区,全城依然为雾霾所笼罩。这表明,汽车尾气并非雾霾形成的直接原因。且自2013年2月1日起,不少大城市开始实施京V排放标准,符合新标准的油品也早已于2012年5月31日上市。更严格的标准也没有带来蓝天。

1.3在“燃煤说”看来,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冬季取暖燃煤量增多。现在的华北地区,即便是在不供暖的春、夏、秋三季,也依然雾霾天频现。

1.4“工业污染说”认为,雾霾主要是由工业污染物排放造成的。例如北京自2001年申奥成功后,污染企业大规模外迁,首钢等大批企业均已搬离主城区,北京地区现在已基本看不到高耸的烟囱,但雾霾却越来越严重。

1.5由于无法将雾霾成因归结于单一污染源,有人开始提出“综合说”,把汽车尾气、燃煤、施工粉尘、垃圾焚烧等污染源,以及气象条件的组合作为雾霾形成的原因。这种解释,将雾霾形成的所有可能因素均包括在内,无法使人理解雾霾形成的真正原因,也无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中科院分析认为,雾霾出现时,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组分比例与平时相当,而“综合说”中所提到的种种污染因素,在过去也是普遍存在的,为何过去雾霾少发或不发,今天却雾霾频频?例如,环保部门在2013年1月14日发布称:华北低温导致采暖排放等污染物排放大、扩散条件不利,以及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是造成华北地区雾霾天气的原因。环保部门是把雾霾原因归结于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天冷供暖要烧煤,又不刮风,所以只能出现雾霾了。就像一间长时间没人打扫的房子,到处都落满了灰尘,房主人不反思自己的懒惰,反而责怪是因为没有风把灰尘吹走。所以,这个说法也不能令人信服。

2.关于雾霾成因,笔者持“积累说”,这是基于雾霾形成的机理提出的

众所周知,环境是有自净能力的。当受到污染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环境可以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例如水体,污染物排入水体后,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叠加作用,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但如果污染超过水体自净的极限,水体便会被污染,干净水就变成了脏水。再如大气,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能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逐渐消失,这就是大气的自净能力。但如果污染物累积到一定数量,达到环境自净的极限,洁净的空气就变成了雾霾空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华北地区雾霾不是突然出现的。2011年之前,全年雾霾仅散发于个别时期,持续时间也不长。此后,雾霾开始加剧,并一发不可收拾,形成华北地区非风即霾的现状。如今华北地区反复出现雾霾,表面看有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集中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正是由于华北地区及周边地区环境脆弱,无力支撑大量企业污染物排放,而冬季燃煤供暖和元宵节烟火燃放,又成临门一脚,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时,大自然开始了惩罚,雾霾天数逐年增加,雾霾程度逐年恶化。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将难以实现。

自然界具有自行净化排污的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污染物排放未超过自然界净化能力时,并不会形成雾霾,只有超过了一定限制,自然界无法消化如此多的污染物,才以雾霾的形式警告人类。这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以“积累说”解释雾霾的形成原因更为科学妥当,有利于拿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生活中,如果仅仅关注雾霾形成因素中的污染源,就只会推出诸如限行、限产等各类限制措施。如果我们认识到,雾霾是由于污染物排放超出了自然界的净化能力才形成的,那么,就会研究这个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到底如何?

3.借鉴伦敦治理雾霾的经验

治理大气污染,不妨借鉴伦敦治理雾霾的经验,更要拿出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的治污决心。不下定决心,再好的治理措施也可能落实不到位。既要有应急方案和集中治理手段,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并建立长效机制。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限制污染物排放、区域联合防治,还需要大力改善城市河湖治理及绿化建设,控制污染源的同时,增强环境承受力,从多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难题。

今天的雾霾,为昨天污染累积而成。今天的治理,是为了明天能够“拨开迷雾见蓝天”。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找准原因,才能制定有效可行的对策,早日驱散雾霾。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北方城市雾霾及其成因研究[J]江苏环境科学,2013,7,92-100

[2]环保部公布《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M]2009.6.32.中国环保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刘铁军.大城市生态发展现状[J]环境与健康,2010.08.01,32-35

[4]孙皓.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研究[J]气象科技,2008,4,66-7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