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一中“疑·探·导·练”习题课与传统习题课的比较分析
作者: 韩彦辉摘 要:本文以《扩展语句》习题课课堂实录为例,进一步论证内蒙古集宁一中的“疑·探·导·练”自主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及科学性。
关键词:“疑·探·导·练”; 《扩展语句》习题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08-001
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号呀
生:今天是2013年12月30日。
师:再过一天就是2014年的元旦了,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回顾一下2013年最热的正面的词有哪些?
同学们齐声回答说:长发及腰、正能量、中国梦、土豪、中国大妈、常回家看看、吐槽、空巢老人、学霸、女汉子等等。(同学们边说我边写在前黑板上)
二、师:我想再问一下,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你的愿望是什么?请用一句诗、一句名言或一句歌词表达出来
同学们回答:阳光总在风雨后、明天会更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等。(我又把这些写在了黑板上)
好,大家一起看课件,今天我们上一节《扩展语句》习题课,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扩展语句的考纲要求。(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三、考纲解读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语言情境,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词语或句子)进行扩展,使其内容更丰富具体,主旨更鲜明突出,表达更生动形象。扩展语句着重考查联想和想象等发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应用能力。
考查角度一:串词丰富型
指提供一组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要求考生写一段话,把这些词语包含在内。这类题一般围绕一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或对修辞手法有一定的要求。
【典题1】(2011·天津高考)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考查角度二:情景阐述型
指给定一个场景;暗示一个主题。
2.(2010·湖北高考)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同学们根据刚才大屏幕上所展现的高考题的角度,运用黑板上所写的词语及句子进行编题。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进行解疑自探。
四、请根据出示的高考真题的出题角度,进行编题(幻灯片展示)
具体要求如下:1.题干要求明确无岐义。2.分数设置合理。3.小组择优向班级推荐。
要求:1.本题由出题人确定某一小组进行解答。2.解答完毕由出题人进行评价,并说明出题意图(考察知识点或技能)及加分或减分的理由。
解疑合探
师:三分钟时间已到,现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环节。
合作交流:(出示幻灯片)
1.根据自探情况,就个人所编的习题在小组内互讲互学。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也可小组间交流。
2.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扶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激情高效。
师:让3小组的5号同学展示第一道词语题,让7组的6号同学上黑板展示第二道句子扩写题。(让小组的5号6号同学展示,是坚持让学困生展示的原则,以锻炼他们答题的速度,规范答题格式)
学生所编出的题为:1.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3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78字。
正能量、土豪、中国大妈、学霸、中国梦、常回家看看、女汉子
2.请根据“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拓展一个情景。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文采。
展示要求:(出示幻灯片)
学生展示的答案为:1.(4组5号展示)什么样的人可以给你正能量?像清华学霸双胞胎姐妹那么样,使人坚持不懈;像每个拥有中国梦的人那样,使人刮目相看;像那些常回家看看的人那样,使人心生暖意。2.轻风送来喜人的信息,十年寒窗,一朝登科,路上的春色明媚正好,天上的太阳正晴,我扬鞭起程,马儿飞驰,扬起阵阵浮土,待我一路看尽,长安如锦的繁花。
四、质疑再探环节
学生根据第一个扩展题的答案,对题干进行的变式为:1.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3个,写一段话。要求:①语意完整,合乎情理;②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不超过78字。正能量、土豪、中国大妈、学霸、中国梦、常回家看看、女汉子。2.对第二个题型的变式为:在2014年的高考中,你终于金榜题名,此时的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请根据此诗进行扩写,拓展一个情景。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重点进行心理描写。
五、拓展迁移(本课作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通过《扩展语句》习题课,对“疑·探·导·练”教学法习题课课型与传统习题课的比较分析,在传统教学方式的习题课上,教师主要是让学生不断地做题,可以说题海泛滥,机械训练,使语文老师成为解题的“机械师”,学生则成了做题“机器人”,这种做法将充满人性美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枯燥、机械的教学严重背离了学生的学习规律,甚至导致学生厌学。
可是在集宁一中“疑·探·导·练”教学法模式下的习题课,主要是教师通过展示相应的课标要求或考纲要求,并且出示高考真题作为例子,给出明确的导向信息,让学生进行编题,并让他们编出相应的答案,说出编题的理由及相对应的考纲考点,而且每个班还建立了相应的习题库,把学生编的好的试题收入其中,到周考或月考时如被采用的话,会给出题人以相应的加分及表扬。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编题信心与热情,也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盲目做题的做法。让学生成为高考编题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的做题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站在编题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行质疑,进行探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就能更进一步了解高考,从而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思维,并最终成为一种习惯。这种做法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与传统的以课本为本位的做法相比,这种习题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