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
作者: 李小川摘 要:目的:探讨问题学生行为纠正的有效性,以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方法: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制订辅导的切实计划。结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可以较好地纠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结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的教育是问题行为学生转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问题学生;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39-001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柏厚阴是八年级(一)班的学生,我从升入八年级后担任他的班主任。柏厚阴个头中等,长得很机灵,就是学习不用功,上课经常分心,不是看科幻期刊,就是玩游戏机。经常不完成作业,科任老师经常“告状”;与任课老师发生顶撞……考试成绩单都是“赤字”。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家庭方面:柏厚阴同学的家庭情况是:家庭经济困难;父亲年纪已大;母亲是聋哑;柏厚阴的父亲是中年得子,对柏厚阴同学是疼爱有加,属于典型的溺爱型;柏厚阴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养成了他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校方面:在学校柏厚阴同学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他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但他自制力差,遇到事情头脑发热易冲动,结果还是不断违反校规校纪,学习依然不用功,上课根本无法专心学习,屁股下像长了钉子似的无法坐稳。
社会方面:在社会上柏厚阴同学结识了一些八年级已经辍学的学生,受他们的影响,柏厚阴学了许多不良的习气,由于他父亲不在家,母亲又无法交流,导致他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1.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
其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柏某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柏某的道德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这种说理教育虽然力度不大,见效不快,但是只要得法,一定能治标治本的,相反,急于求成,用教师的权威说服学生,会适得其反。
其次,问题训练是认知治疗的必由之路。心理学认为,孩子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
第三,激发动机是认知治疗的最佳方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柏某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经常受到批评,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学习内容厌倦,对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抵制态度。柏某是我的常客,只要稍微留意,会经常看见柏某立在办公室里。于是我考虑对他的教育是否少了什么,我就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对他。对柏某来说,缺少的正是以上这些。通过这种方式,他的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改观。
四、治疗与辅导过程中的问题
1.耐心疏导
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柏某表现,让柏某体验成功的感觉。作业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好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有时候柏某的一些小毛病,如作业没做完的时候,借口悄悄地去操场玩篮球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而是积极地去跟柏某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事情过去后,我让柏某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自己找到出错的原由,强化他正确认清问题。
2.允许反复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因为受原有习惯的影响,主体会做出自动的反应。错误有时反复出现,我们要认识到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一次柏某与陈某开始是开玩笑,而后,柏某对陈某一直奚落自己感到恼火,就动手打人,结果两人在食堂门口打了起来。通过学校和班主任的教育,他慢慢认识到自己的不对。通过治疗与教育,柏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表现在柏某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对柏某的教育初见成效。下学期的多次模拟考试,柏某的各科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英语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个案小结
1.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我始终尊重柏某,理解柏某的行为,信任柏某的行为,和柏某真实地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柏某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思考;减少柏某对我的戒备心理,能够听我的话,这就为我的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在此基础上,帮助柏某解开了一些心底的“结”;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柏某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2.经验与教训
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我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3.反思
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善于细微之处多观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是有尊严的有性格的。决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慌张。要给以学生充分的信任,要多和学生以及家长沟通,及时获得第一手的材料。班主任教师应该具备准确分析评价各种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