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节”成为打造课堂实效的“铺路石”
作者: 陈海东摘 要:所谓“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细节”也就是很细小的要点。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细节,才能预设课堂中的那份精彩。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认知规律; 实效性; 精彩细节;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53-001
新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比原来活跃了,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了,学生的兴趣也更浓了。但是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镜头:学生集体讨论时优生的“一言堂”,教师闲庭信步式的巡视,教师对差生的不闻不问等等;也有教师抱怨,我已经把知识点讲得很仔细了,可是还有人听不懂、不会做,我只好见缝插针,中午晚上再给他们补课。老师和学生都很累,效果也不佳。以前我们常说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有效课堂,其实质都一样,只有课堂上下足了功夫,教学才能有实效。仔细观察分析当下的课堂,我认为以下一些教学细节值得大家关注:
细节一: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形成的过程,其中,主要环节是感知、认知、内化。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自主、和谐、高效、简约、真实的。这样的课堂,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中去寻求科学的教学流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活动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具体性。儿童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由具体活动、直观材料引起的,在刚才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出比较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也就无法让学生进行感知、体验,导致相当部分学生无法感知一分米有多少。
细节二:关注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进人新课改,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颖而实用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很多教师更多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没有真正把握,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就投入了讨论,即使有些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理清头绪,就陷入了讨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已经会的同学把答案告诉给不会的同学,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讨论前—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以后再加入讨论,这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才会提高,讨论中才会迸溅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课堂上常有精彩的回答出现,丰富了讨论结果,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细节三:关注课堂精彩细节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够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1.敢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让学生说完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以传统的观点来评价学生生成的观点,否则会抹去学生精彩的观点,例如在上《认识时间》这节课时,让学生5分5分地数出每个数字代表的时间。正当学生听的认真时,忽然听到有一个男生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数太烦了,只要记住四个数字就可以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在钟面上,12和6是对称的,分别表示整时和半时;3和9也是对称的,分别表示15分和45分。”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由于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2.善于处理学生的“误点”
我在上《认识时间》时,曾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9时5分这一时刻。有很多学生就写成了9:5,另有一部分同学是写了9:05,这个答案才是正确的。这样同学们就有了争执,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结论,而是让他们自由辩论。用第一种方式写的小朋友说:“既然读作9时5分,我想应该这样写。”这时,另一位女生站了起来,问道:“那么9时50分应该怎样写呢?你的5不是变成在同一位置上了吗?”之后,还有几位学生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发现写错的那些学生正悄悄地改正自己的答案。显然,同学的反问使有错误的那些小朋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的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细节四: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在教学中,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如我所想,有时会不经意这样评价:“这位小朋友回答的不够完整,谁补充?”这种评价是一种否定性评价,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样的情况,可以换一种说法,运用肯定性评价:“这位小朋友经过认真思考,已经回答出我的一部分了。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面?”这种鼓励性评价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班上原来有一些小朋友就是不喜欢举手发言。所以,我根本不能通过学生的回答这个途径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试着喊他们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性评价:你说得可真棒!小朋友们给他表扬(棒,棒,你真棒)!渐渐地,我发现他们愿意主动举手了。现在,班上学生举手都很积极。
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教学细节作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细节决定成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合理的处理,那么就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致,更有成效,才能使数学成为最有魅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