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简便计算的适性教学
作者: 葛绍珍摘 要:“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是一部“重头戏”,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要重视简便计算的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使用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把简便计算置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简便计算,简便计算有什么优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便计算; 适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54-001
“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是一部“重头戏”,因此要重视简便计算的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使用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把简便计算置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针对简便计算进行适性教学,那么怎样进行适性教学,将简便计算真正转化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呢?
一、简便计算基础教学要抓牢
简便计算基础教学主要指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运算定律的性质和规律的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
1.重视基本的口算教学
口算是笔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每天都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运算,但每种运算都可以分解为若干步口算来完成,笔算和简便计算是口算的发展。
在口算教学中,重点是理解算理,形成正确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加强基本的口算训练是形成计算技能的有效手段,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日常的口算训练,对一些常用的特殊数据要让学生像背乘法口诀那样熟记在心。如:25×4=100,25×8=200,125×4=500,125×8=1000……这样,一些需要笔算的内容如果用简便方法就可以达到口算。如:25×36=25×4×9=100×9=900,125×56=125×8×7=1000×7=7000……
2.加强运算定律、性质和规律的教学
简便运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口算练习,如125、25分别乘以偶数的积,可凑整的两个数加法等,以提高学生发现简算条件的能力。另外,要使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同步发展,能正向也能逆向应用运算定律。如乘法分配律的正用与逆用等。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等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简便计算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
二、践行“算法多样化”的策略
简便计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部分,因此,简便计算的教学中应建立在真实的计算教学背景上,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计算教学来谈简便计算。在引导学生探索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以后,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在提高学生自觉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灵活、创新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着力。
1.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
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让学生知道有些习题通过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而有些则不能,甚至用了运算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复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勤于探索算法的最优化,让学生能根据计算的实际,选择适当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
例如计算16×125,常规的算法是16×125=2×(8×125),对于16×125=4×(4×125)也未尝不可,即使列竖式计算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应合理评价,并给予提示。
2.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寻求运算定律
数学本身是追求优化的,但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基础是有差异的。教材或教师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的,但对于学生而言未必就是喜欢的能接收的。
例如教材所给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真正在教学时,有些学生得出这个结论还是相当费力的。虽然用四条边的长度连加,或长×2+宽×2这两种方法,没有公式所谓的“简便”,但对有些学生而言,它更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没有必要把最优化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出来。
学生在一些练习中出彩的地方往往令人拍手叫绝。
例:7/8×10=0.875×10=8.75
0.75×16=3/4×16=12
对于以上的例子,我们很难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简便方法,尤其是第二题的解法,它比我们有些老师给出所谓的标准方法0.75×16=0.25×4×3×4=12还要简便。
3.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苏教版第七册“减法的计算规律”为例,教材一开始从三年级两步连减的应用题引入,学生练习后一方面得出两种算法结果相同的结论,另外还会惊喜地发现第二种方法计算特别快,从而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例如25×4÷25×4=100÷100=1,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一味机械地程序化训练,把凑整作为思考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
数学教育目标,不仅要强调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而且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的培养。如果每一个运算规律,都是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得出来的,学生头脑中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强调什么样的题目要简便计算。
4.改变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简便意识培养
简便意识的培养不仅是简便计算这一部分内容的任务,也不仅仅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所能解决得了的。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学生探讨解法的最优化;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小学简便计算的适性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从小养成用估算或按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简便计算不仅要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通过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重视简便计算的教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这也是简便计算适性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