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放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者: 房宇伟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环境,允许和鼓励大胆地、别出心裁、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因为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画画更轻松了。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 想象的翅膀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82-001

在小学美术人物画教学中,教师往往用死板,固定,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画出的作品大多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创造。这种教学模式既捆绑着学生,又捆绑着教师。如何在平常的教学中,解放孩子主体,培养多方面素质,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热情,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想,无拘无束地画,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充满艺术力,现摘录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小片段,试以评析。

片段一:课前,我故意给班上一名较调皮的学生周一波稍稍化妆一下,并把他“关”起来。上课了,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画周一波小朋友。”大伙儿“刷”的一起把头转向周一波座位,不约而同地说:人呢?我说:关起来了。有的学生翘起了嘴:“人也没有让我们怎么画?”我笑着说:“先请大家讲讲周一波的外貌特点。”学生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很多。“那他的眼睛长的什么样的呢?”“不大不小。”“好像是双眼皮吧。”“可今天教师给他化妆过了,跟平时的不一样了,你们猜他的眼睛会怎样呢?”孩子们疑惑地说:“可能会更大一点吧?”“说不定像舞蹈演员,变得更美了。”说完大伙大笑。我肯定地说:“有这可能。”可能像解放军那样炯炯有神吧。”孩子们接着说:“会不会像电影演员梁天那样细成一条线?”我微笑着说:“嗯,也有可能。”“老师,他的眼睛会不会像熊猫那样肿肿的?”全班哄堂大笑。“下面,请同学们每人在纸上画两种不同的眼睛,看谁画的与他的眼睛相似。”孩子们迅速拿出纸和笔画了起来。很快,各种眼睛出来了,有的画了细小的,有的画了大而有神的,有的……各种各样的,都有自己的特色。我说:“看了你们的画觉得都很好,可是现在周一波的眼睛是闭着的,想不到吧,不给你们看。”就在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下,师生双方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着分组画想象中的鼻子,耳朵,嘴巴比赛。孩子们是那样的开心,轻松,自由自在地想象着,描绘着,画得极为投入和富有创造力。

片段二:“现在让我们请出周一波同学。”在孩子们焦急的目光中,我拉开布帘,大伙一看都惊呆了。一位孩子好奇地问:“怎么他的脸是一张白纸?”原来我在周一波的脸上套上了一张白纸。这时周一波开口说:“同学们,我有一张善良的脸,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它会帮助我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还有能闻大自然中各种各样花香的鼻子,有一张擅长讲故事、主持节目的嘴,一个21世纪高素质的脑袋,请大家互相讨论后,把我画出来。”大家纷纷讲述着自己想象中的你,说得是那样的有滋有味……于是我因势利导:“现在请大家把刚才的各种各样的脸画出来。”大家又一次动笔自由挥洒起来。

在这堂课中,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的束手无策,他们大胆、率真、甜滋滋地——甚至达到了创造力的失控状态:他们都画“疯”了,画“醉”了。下课前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业兴高采烈地给我看,这些构图新颖、造型各异、五彩缤纷,每一张都是那么的优秀、精彩,真让我难以相信,他们有的画了一张健康、文明的脸;有的画了一双明亮、读破万卷书的眼;有的画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还有的画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头脑……我看着这一幅幅出自孩子之手的充满着想象、洋溢着个性、蕴含着创造力和充分表达心中感想的头像,我被孩子的成功感动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美术课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允许和鼓励大胆地、别出心裁、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因为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画画更轻松了。所谓“自由”的含义里,既包含了游戏般的活泼,也包含了创造形式上的灵活性。所以在我们的少儿美术教育中应一改传统的死模式,而应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就如本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学得自觉,创造力得到很大的激发,教师教得灵活,有空间,能从静态的反串角色中体味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观察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接着,应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开放的心理要求孩子,不强行规定他的想法,不限制他的才能,应标新立异,创新独立,独具慧眼,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以创造的思想面向一切。有的老师经常让学生临摹,而且要临摹的像;有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太死板,要求画两只鸟就不能画一只或三只,否则就拿不到好成绩,还要被批评;还有的老师竟让学生跟着他一笔一笔的画,或者让他们在一些简笔画图形中去无聊地填色块。学生画得很累,美术课的课堂没有欢乐,没有活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因此,在美术课中,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给孩子“松绑”,才能让他们受到平等的教育。

再者,教师也应带着一种“自由”的评价手段去欣赏去激发他们创造。在我们的美术课中,评价标准并不是统一的,更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孩子,弘扬他们的个性,保护他们的创造力。当孩子们积极答问时,当他们大胆想象时,当提出怪诞可笑的想法时,我们都应对这一切给予鼓励和肯定。这都会在无形中激励孩子。素质教育又是一种需要爱的教育。我们经常提赏识教育,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灌输就能做到的。赏识要有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才能做到。信任就是相信孩子能行,并把这种信任落实到平时的言行中,使孩子体会到我们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孩子的自信与自强。因此,在美术课中,我们老师只有带着欣赏的目光去“自由”评价学生,才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真正的关爱。

当然,给他们创设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不等于我们对孩子作画放任自流。让我们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给孩子多一份自由创造的空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