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生活化美术材料的开发与运用

作者: 毛雯

摘 要: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形式都比较单一,最为常见的以绘画为主,因此决定了美术材料与工具的指向性较强。美术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幼儿参与实践,在教中学,学中学,做中学,切实培养幼儿生活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 美术材料; 开发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10-001

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的废旧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一、选择本土化生活材料,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

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通过这一点,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只要善于发现,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土化的材料,构建以本地特色为支架的美术活动主题,让幼儿在材料、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开发,创设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南京是一所六朝古都,文化资源相当的丰富。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它的生产历史悠久,过去的云锦只是专供宫廷御用,而如今云锦已经遍布全球,不但可做服饰外,还发展了新的品种,如靠垫、领带、提包、马夹等等。为了挖掘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开展以“南京云锦”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图片观察和实地参观“南京云锦研究所”,让幼儿在了解云锦的基础上,和幼儿一起创设了云锦博物馆。孩子们通过欣赏云锦工艺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在实践操作中,不但加以联想,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下,有了云锦发夹、云锦扇子、云锦画框等等……

南京雨花台盛产的雨花石,绚丽多姿。有不同的颜色、条纹组织成不同特色的图案,为世人赞誉。在大班美术活动《雨花石》,采用了绘画、泥塑、水墨渲染画等方法,制作设计了各具特色的雨花石,并且在活动过后,将雨花石这一主题活动创设在区域中,利用更加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制作平面、立体的各种风格的雨花石,并创设了雨花石展览。

这一系列的本地特色活动,既让幼儿“走近”了民间传统艺术,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又培养了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利用废旧材料,拓展、创新美术教学的内容形式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根据这一历练,发掘、利用废旧材料的价值,调动幼儿进行加工创造,充分让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发挥教育价值。

如可以开展《漂亮的壁画》活动,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废旧的毛巾,利用了蜡笔画、水粉画、水彩笔画、线条画等方法,在欣赏完不同的壁画作品后,进行创作,在欣赏完自己完美的作品后,美术创造能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得到了充分展示,原来日常中用旧的毛巾也可以装饰成好看的壁画,做成装饰品。

再如《有趣的撕纸画》活动,可以收集各种废旧纸:报纸、挂历纸、宣传画纸等。引导幼儿利用撕、贴、揉、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大胆进行创作,充分的利用不同色彩、纸张的纸。使低成本的废旧材料成为支持幼儿活动的有价值的课程内容,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活动教育内容形式。

三、多维度开发、利用生活化材料的潜在价值

为了让一种材料达成多项目标,需要尝试多维度开发,利用生活化材料的潜在价值,探索材料的不同功能,使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具生命力。在《盒子变变变》中,把大小不一的各类纸盒等作为原材料,让幼儿大胆想象、创作,通过绘画、美术造型,发挥不同的教育价值。如利用盒子做成造型各异的家园,让不同的幼儿建造各自的心中世界;利用盒子制作汽车,创设马路上这一情境;将盒子制作成不同图案的卡片,在数学区进行分类、排列;将废旧纸盒制作成故事盒,在语言区域里,进行故事讲述等等。

四、生活化美术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投放与开发

1.收集并开发拓印类生活化材料

美术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收集、去运用。如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落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飘下来,有红红的枫叶,黄黄的梧桐叶。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去捡落叶,并将落叶带回美术区,让孩子进行创作活动。让幼儿运用落叶粘贴、拓印。在事后与幼儿进行讨论,“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拿来拓印?”孩子们七嘴八舌,发表看法。以后的日子里拓印的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如花瓣,硬币,藕等等都出现在美术区里。

2.收集并开发粘贴类生活化材料

在种子发芽的活动后,还有很多剩余的种子,我将其都投放到美术区,幼儿选择色彩、大小不同的豆子设计相框,天然的材质使相框更有艺术感。

活动后,我让孩子们思考:“大自然还有什么材料可以装饰相框?”有什么材料可进行粘贴活动?孩子们想到了,原来大自然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美妙的原材料,如树叶、花、蛋壳、羽毛等,所有这些东西,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外表和质地,通过我们的想象,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天然拼贴画。

3.收集并开发想象画的生活化工具和材料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下,我提供了各种毛线,引导幼儿进行线条想象画,孩子们将毛线上抛,落在纸上,描出毛线自然落下的线条,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活动结束了,我问幼儿:“还有什么样的线也可以进行想象的创作?”在美术工具、材料的开发、运用中,我经常给孩子留下问题,让孩子去思考。不断地对于已经发现的一些生活化的材料与工具加以运用,同时不断挖掘那些还未被开发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材料。

五、研究体会

在“大班生活化美术材料的开发”实践中,通过幼儿良好的美术行为表现可知,生活化美术材料的选择十分有助于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养成。在美术活动中贯穿以生活化取向,幼儿能感受的更深刻更直接。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地表现,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生活化美术材料将“生活化”与“美术材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总之,大班生活化美术材料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开发和运用多种生活化的材料,唤起蕴藏在幼儿身上“沉睡的力量”,使幼儿在无穷的乐趣中学习、体验、实践,发现色彩世界奇特的变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