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庄建英

摘 要: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有意识地在各种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能有效帮助幼儿获取浅显的环保知识和技能,萌发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从小就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家园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关键词:行为习惯; 渗透;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12-001

如何使环保意识深入幼儿心中,帮助幼儿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成为幼儿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一日生活中注重环保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杜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的契机蕴涵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平常小事,充分发挥教育的随机性,顺应幼儿的发展。如每天的一餐两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在盥洗活动中,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并使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为。另外,针对我班幼儿大声说话的特点,我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课“轻轻讲、静静听”,让幼儿知道大声吵闹的危害,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并知道一些保护嗓音的办法。

二、游戏活动中增加环保要素,培养幼儿良好的处事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而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最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们开展了《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活动,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在游戏《猪八戒吃西瓜》中,让幼儿懂得了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自己方便而不顾别人,最后倒霉的却是自己。使幼儿渐渐养成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当幼儿看到教室里、操场上有垃圾,便自觉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三、教学活动中增设环保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组织有趣的集体教学活动来让幼儿掌握粗浅的知识,既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中班的科学活动《宝贵的土壤》,我们通过带领孩子挖泥土来引导幼儿观察土壤,探索土壤里的东西,让幼儿懂得土壤的宝贵,知道土壤对于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要保护土壤,珍惜土壤的感情。中班的美术活动《秋天真美丽》,我们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如用花生米、玉米、稻子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造型,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有趣的图案。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滋味,又体会到保护环境、珍爱资源的重要性。大班的综合活动《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我们通过讲动物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再通过观看电视、录像等让幼儿了解动物们的生存环境以及一些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使他们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保护环境的愿望。

四、实践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

课堂教学再精彩,内容再丰富,也只是让孩子产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只有让孩子真正的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才是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结合“3·12植树节”,我们组织幼儿走进大自然,并让孩子自己动手去种各种植物,给树木浇水、除草,观察它们生长过程,在感受了种植植物的艰辛和植物长大后的喜悦,孩子们会更自觉地关心身边的植物,从而唤起他们保护自然的迫切愿望。结合“4·24世界地球日”,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垃圾处理站,观看生活垃圾、厨房垃圾等的分类,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处理垃圾的方法,在丰富了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垃圾站工作人员的辛苦,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结合“6·15世界环境日”,我们组织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在老师的带领下清扫街道,捡拾垃圾,向路人发放环保宣传单等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去做,小嘴去说,用自己的行动促进家庭、社区、社会的环保意识。结合“10·16世界粮食日”,我们带领幼儿走进田野,观察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是经过种子发芽、长大、成熟、收割、加工这一个个阶段成为我们碗里的米饭的,其中的每一个阶段,农民伯伯都付出了许多的劳动和艰辛,所以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还组织幼儿观看一些贫困国家、地区的人们遭受饥饿的影片、图片,让他们意识到粮食的宝贵,教育他们在吃饭时要爱惜每一粒米,不能浪费。

五、家园合作中拓展环保渠道,培养幼儿良好的公德品质

家是孩子学习生活的最好基地,家长的言行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园环保教育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幼儿环保教育的必要性。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举办了环保知识讲座,出环保宣传册,并发到每个家长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家长的环保意识,更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积极为幼儿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庆六一”文艺汇演中,我们让家长和幼儿穿着他们共同设计的、用废旧材料做成的时装,举行了一场活泼生动的环保时装秀,家长和幼儿十分投入,场面十分热闹、有趣。我们还要求家长每周少开一次车、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随手乱丢垃圾等,并每月开展一次“绿色家庭”的评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家长也受到了很好的环保教育。

随着环保教育内容在幼儿行为习惯中养成教育的体现,我们喜悦地看到:流水的水龙头被自觉的关上了;地上再出现垃圾,被主动拣起来扔进垃圾筒,还会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不再出现踏草坪、摘花的现象了;知道超市购物要使用环保袋了;不随地吐痰了等。这些行为,通过养成教育成为习惯,必将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总是存在一定的载体,赋予一定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加强环境保护的内容,应当重视,而且切实可行。试想,当今人类环境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是人类自身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能从娃娃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未来的中国,未来的世界,一定是美好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