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思维的大门

作者: 支琴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而对周围事物与事物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的探索过程,就是幼儿最直接的“科学探究”过程。由于观察能力、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比较容易忽略深入探究、思考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使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了解如何探究,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不同的思考。

关键词:科学; 教学活动; 提问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20-001

提问是科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最多的教学情境,提问情境的出现,让幼儿有了更明确的思考方向。有效的提问才能帮助幼儿了解主题下的各种探究,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的思考,获得科学探究习惯与能力。本文将尝试探索如何通过简单的提问方式,有效地引导幼儿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简单使用开放式提问、特定式提问两种提问的方式,有效引导幼儿思考,促进幼儿思维的扩散。

一、特定提问引导幼儿明确方向

猜测是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比较有趣的思考环节,幼儿在活动中往往会根据看到的物品思考可能会发生的现象,而教师也会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提问。当向幼儿提问时,教师应当注意提问的内容,避免幼儿胡乱地猜测,而是需要有根据、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需要尽量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够获得思考的机会,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有一定的特定性指向,第一指向提问对象,第二则是指向提出的问题,让幼儿不至于进行天马行空的思考。

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根据教学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的,科学活动中的众多观察思考,也会相应地出现在不同教学层次中的思考,特定式的提问也需要根据教学变化而变化,每一次问题的提出所指向的思考方向应当是明朗的,如在中班科学活动“风的制造”中,教师需要幼儿选择操作工具时,根据幼儿的回答意愿,直接对特定对象提出问题:“琪琪,你来选择一下教室里什么东西可以制造出风呢?”问题的提出让琪琪的视线落到了教室的实物上,其他人也在这个提问中观察起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在内心思考什么东西可以制造出风。给了幼儿特定的范围观察与思考后,幼儿就不会因为不能马上想到特定的物品而出现长久的思考。教室里各种物品的真实的呈现也给了幼儿直观的感受。琪琪拿起了一本书,并开始探究如何用书本制造出风。而后教师的问题针对其他的幼儿又提出了:“小宇,除了书本和纸张,还可以用教室里的什么制造风呢?”“除了刚才的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制造出风?”“还可以XX。”这个问题提出的方式是幼儿获得再次思考的契机。教师在提出指向性的问题时,特别是指向特定的幼儿时,一定要遵循幼儿的意愿,不可强迫回答。

二、开放提问引导幼儿自我思考

开放式提问是相对封闭式提出的。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非常喜欢说了一句肯定的语言后问幼儿:“是不是啊?”“好不好啊?”在科学活动中封闭式的问题教师可以少提出一些,应当给幼儿更多的思考空间。开放式的问题一般来讲是面对全体幼儿提出的,每一位幼儿在听了这样的问题以后,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师同样需要做的是提问题要有一定的范围,否则控制能力稍差的教师将会发现提了开放性问题后,活动现场的气氛无法控制。而适宜的开放性问题能够让幼儿的探究行为更深入,并有一定的感悟。

如在科学活动“食物的味道”中,教师一开始时就引导幼儿从食物方面进行思考,教师提出了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你最喜欢吃什么?”此时,幼儿的回答非常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水果或蔬菜。而后根据主题,教师再次提出:“什么东西的味道是香香的?”“什么食物的味道是臭的?”“食物闻起来的味道和吃到嘴里的味道是一样的吗?”“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食物的味道?”……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开放的问题慢慢变得有针对性,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层次的递进与教师逻辑的思考。开放性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出现在提问刚开始,引导幼儿进行一步步挖掘问题的过程中。而后便会逐渐转变为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特定问题。

在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时候,幼儿会根据教师的问题,回忆过往的经验并进行思考,他们的回答体现了他们对事物的记忆、喜好与观察,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幼儿的探究习惯、生活经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提出的问题不至于太难,同时能引起幼儿的思考,并层层递进地引发幼儿深入的探究。

提问可以让幼儿在操作前了解到自己应当如何进行探索,在操作过后提问则更多的是引发幼儿不同的思考行为,让幼儿在原有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探究,形成良好的探索行为。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单单知道提问的方式是不够的,了解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对教学活动方向的影响以后,我们才能够知道应当如何提出问题,并让问题情境的创设变得有效。除了以上两种以外,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使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提问,但是不管是什么方式的提问,我们都应当首先明确:我这样问能够给幼儿带来什么思考?这些思考是否有利于探究?还有什么更好的问题可以提出?明确了每次课程中提问的关键以后,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打开思维的大门,帮助幼儿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实践·研究·反思--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陆兰,杭梅.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美)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M]20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