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作者: 徐霞

摘 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本文论述家园合作方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家园合作; 幼儿; 良好;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25-001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必经途径——家园合作

1.家园合作的含义

家园合作主要指:幼儿园和家庭都应把自身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联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特备是幼儿家长的参与、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中,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幼儿园和作为专职教育工作者的幼儿教师,是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的,但是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也决定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起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的孩子间的特殊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2.进行家园合作的原因

2.1家庭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上容易存在的误区

2.2幼儿园培养幼儿习惯的局限性

3.家园合作形式

3.1调查问卷。即由幼儿园针对家庭和幼儿园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幼儿在家的表现以及幼儿园希望得到的意见与建议编制成问卷,向家长发放并收回,以此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一种方式。

3.2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幼儿园的工作情况,解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一般的教育要求及家长应配合的主要工作等。如学期初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学期中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解决现存问题,力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学期末向家长汇报本学期保育、教育工作的完成情况,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改正我们在工作中的不足。

3.3家长开放日。幼儿园在适当的时间选一天为“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参观一日或半日园内活动。这是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听课,看活动,直接参与幼儿园工作的极好机会,可使家长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和组织情况,保持教育上的一致性。“开放日”或“亲子游园日”可以是全园性的,也可以是个别班级的,如利用“六一”、“国庆节”、“元旦”等节日,让家长直接参加到各种娱乐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欢度节日。

3.、电话沟通

电话沟通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家长工作方式,教师言语要简洁,了解和介绍幼儿情况,提出要求等要简明扼要。教师的态度要热情诚恳,语言婉转,千万不能抱怨孩子,责怪家长。

二、家园合作存在问题的表现

1.家长参与盲目或被动

如前所述,家长仅仅是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这种参与是间接的,被动的参与,是按照幼儿园的要求的参与,家长没有发表自己意见和感受的机会和权利,而且就是这种参与也不是经常性的。就我们常说的教师邀请家长讲述其职业特点的活动,家长表示愿意参加的不多。幼儿园就家长参与讲述其职业特点的教学,几乎就没有搞过。究其原因一是家长没时间,二是教师没时间。也就是家长有时间时,与教学计划不符。总之,无论是教师和家长,对家长参与教学虽然持积极态度,但落实到实际中却有困难,这也反映出幼儿园与家长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

2.幼儿园的透明度

幼儿园的教师情况、教学情况以及一些学习、生活制度有必要让家长知道,这样便于双方的合作,但从目前情况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公示教学计划每个园都有,但在实际上,所谓的“公示教学计划”,也只是课程表的公示。公办园的“公示教学计划”,也仅仅是开学初制定的学期计划,而每一月、每一周的教学计划没有公示。同时也了解到,公办园的家长委员会也是如同虚设,没有参与幼儿园任何实质性的活动。

三、如何解决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1.双方正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认定这样一个假设:幼儿园是全身心地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并且具有较好的教育技能,虽然家长也有此愿望,但有些家长不太会教育孩子,因此,幼儿园有义务与责任从思想与技能两方面辅导、帮助家长。在此假设之下,幼儿园与家庭是指导与配合的关系;幼儿园及教师支配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行为,幼儿园负责对家长的培训工作。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师是经过专门培养的,设施齐全,专业性强,计划性强。

2.加强交流和沟通

要搞好家园合作,幼儿园就应该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等。对幼儿园基础较好、家长文化水平较高的公办园,可以采用较高层次的互动与合作,即“城区家园合作模式”。如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一日生活管理,请家长讲课,家长学校的讲座等。对农村幼儿园、集体园、私立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开展一些浅层的家园合作,即“农村家园合作模式”,首先将家园合作放在家长思想的认同上,通过宣传,让家长在思想上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然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家园合作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年夜学出书社,2006

[2]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试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3]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