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作者: 欧阳常青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度为痕迹检验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时过境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痕迹检验课程教学中的滥用情况已较为严重,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及信息的丰富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吸收及延伸越来越少。在痕迹检验教学中,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探索、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提高痕迹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模式。
关键词:痕迹检验;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D035.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56-002
痕迹检验是刑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较多,教学内容生涩难懂,直观性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近些年不断被强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无疑为痕迹检验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肯定的说,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痕迹检验课堂教学,提高了痕迹检验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变成痕迹检验教学的唯一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滥用多媒体,大量的知识信息量,冲淡和淹没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师生的互动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思维越来越少,使教师成为普通的放映员,学生成为单纯的观看者,导致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极其欠缺,给痕迹检验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痕迹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索,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痕迹检验教学中综合运用,是提高痕迹检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探索发现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探索发现法是一种以发展探索性思维为目标,以发现为步骤的教学方法,是展示专业思维过程的一种创新活动,是寻求真理的必要路径。其特点是:教师创设实验条件,并指出带有探索性的问题,学生亲自进行探索,最后,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本身的内容,而且掌握获得知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有较大的帮助[1]。例如断线钳是目前盗窃案件中较常见的一种工具,但断线钳剪切痕迹在痕迹检验教材中均没有介绍,而对钢丝钳剪切痕迹的形成、特征和检验方法有较详细的阐述。我们根据二者剪切痕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这一点,对断线钳剪切痕进行了探索发现法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断线钳剪切痕迹的特征,探索检验断线钳剪切痕迹的方法,并总结出两种剪切痕迹的异同点,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讲评。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学到的知识较为牢固,理解更深刻,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适当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强化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在刑事侦查教学中用得较普遍,但在痕迹检验教学中用得相对较少,没有形成规模,缺乏案例教材。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痕迹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钻研痕迹检验技术的自觉性,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三种不同形式:
形式一:典型案例剖析。选取最切合讲授内容、有代表性的最新典型案例,穿插在讲授内容之中,重点突出案例中与讲授内容相关的情节、内容、操作与具体应用。
形式二:疑难案例讨论。精选部分真实发生或已侦破的疑难案例,根据每个案例发生或侦破过程的时间顺序,把其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列出讨论题目,分批发给学生阅读讨论,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推断案件侦破结果。教师根据讨论题目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况分步讲评,最后对整个案例进行综合评判,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持续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形式三:模拟实战训练。将某些典型案例现场重现为模拟现场,让学生在模拟办案的实践中,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总结办案的切身体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三、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痕迹检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内容广泛。而大多数学生对它的认识几乎是一张白纸,给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种媒体,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他们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是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根据痕迹检验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特征,结合我校教学设备的具体情况,我们在痕迹检验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了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1.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痕迹检验教学走上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给痕迹检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既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也可以更进一步将多媒体技术在现场勘验与物证检验中的应用(如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增强手印反差、恢复变形手印等),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行课堂演示。有条件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其逐步掌握用多媒体技术为侦查破案服务的基本方法。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综合使用多媒体动态示范教学法、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多媒体互动练习法和多媒体形象引探教学法等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2.计算机虚拟仿真教学
痕迹检验课程实践性强,课堂教学内容抽象难懂,需要借助直观、现实的模拟现场或教学场景,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学设备、场地、经费等条件有限,许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教学,也无法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和模拟训练,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计算机虚拟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通过使用各种交互设备,同虚拟环境中的实体相互作用,使操作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是一种先进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2]。这项技术在痕迹检验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痕迹检验教学实践模拟难的问题,可以逼真再现或运作实物原貌,对人、物具有安全保护功能,节省经费开支,系统可多次重复且可控制性好,不受天气变化和空间环境的限制。如果将现代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痕迹检验教学(包括案件现场再现、模拟实战训练以及痕迹物证的形成过程、提取与检验方法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将打破痕迹检验教学旧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痕迹检验课程教学效果。
3.开放式网络教学
刑事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痕迹检验技术,同时更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和解决案件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刑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环境,形成教学模式的“生态多样性”非常重要[3]。依托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和有益补充。
四、采用“分层、连续、递进”的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实践教学在痕迹检验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的痕迹检验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校内实验室进行验证型实验,是一种低水平的循环,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与刑事侦查实践严重脱节,培养的学生很难达到刑事侦查实践工作的要求。所谓“分层、连续、递进”的实践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计划总体安排,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验证实验阶段、模拟实验阶段和综合训练阶段。在这些不同层次的阶段上,分别对实践的要求、实践的内容和实践操作的考核提出相应的标准,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以痕迹检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实现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再到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的飞跃,真正达到培养公安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照军,岳超,聂斌,韩静.探索发现教学法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59
[2]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0-132
[3]王红,悦阳征.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开放式”教学内涵探析[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12-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