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施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作者: 张延根

摘 要: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他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就要通过领导者的个性创新管理,科学实施课程建设,并形成学校的特色及优势,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校长的领导力; 课程建设; 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27-001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学校之魂。”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他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学校的一切文化活动都通过由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来完成,没有好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课程实施,就没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因此,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就要通过领导者的个性创新管理,科学实施课程建设,并形成学校的特色及优势,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一、鲜明的课程意识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教育的特征,没有优秀的课程,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校长应从构建自己富有个性的课程入手,以课程文化的影响力,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

1.思想引领,把握方向

1.1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目标。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醒管理者要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作为校长,我们也要经常问自己三个类似的问题:“我校的教育教学现在怎么样?”“我校的教育教学将会发展成什么样?”“我校的教育教学应该发展成什么样?”也就是校长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有充分的了解,清楚学校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识别学校教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以及各种目标的优先次序。

1.2更新落后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重新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学生评价,整合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方法不断创新。

1.3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课程领导力受到高度的重视,校长的课程专业素养要重点体现在对教学的指导上,关注课堂教与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2.开阔的课程视野

《人民教育》的总编辑傅国亮曾经说:关于一所名校的价值,我有一个说法……名校的文化至少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二是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

2.1国家课程校本化。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表现在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校构建了校本化的课程目标,以校本化的学科纲要引领国家课程的实施。

2.2能够根据校情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再度开发。

2.3能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长要引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提高开发课程的能力,确保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二、高效的课程执行力

1、执行课程计划,形成学校特色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可以从学校的课程计划,即学校课程的设计、编制中反映出来。校长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统筹人、财、物等资源,本着有益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益于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有益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等原则,科学设计制定和有效实施学校课程计划。

2.严格常规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教学常规管理指学校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规范要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学生、测验考试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体现在对学校教学常规的制定和落实上。但学校教学管理是随着课程观念和课程设置的变化而变化的,校长不仅要为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开发提供民主、开放、协力、合作的氛围,共同探究课程问题,也要为每一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设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空间。

3.有效实施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3.1不同学科的知识可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会存在某种对所有学生都适用的最好的传授知识的教与学的方式。

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科内不同纲目的知识,要用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

3.2不同类型的课程可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3不同的教师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我们的老师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并以把事情做好为荣,就能创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

3.4当前,特别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教育思想历来倾向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育思想,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对于全面打好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长期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性思维、批判思维和想象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也是症结所在。

三、可持续的课程改革动力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成就教师的重要途径。

1.建设强有力的教研团队。校长要善于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明晰学校核心价值,倡导上下平等的合作精神,营造学术氛围,注意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教师创造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空间,组建强有力的学校教研团队。

2.开展教学论坛,加快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可以开设教学论坛。第一阶段以教研组长为主讲,第二阶段以备课组长为主讲,第三阶段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讲。将学科教研组教学中存在的关键性、共性的教学问题经聚焦为教研目标,围绕教研目标开展有机的、框架性的教研活动。

3.进行业务比赛,展示风采激发活力。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只有教师个人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把学校建设为学习型组织,使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

课改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全新的教育教学体验,而课改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高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让我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中整体优化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