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以生为本

作者: 李颖

摘 要: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应时代发展需求,生态课堂成了全新的教育追求。

关键词:生态课堂; 课堂气氛; 个性发展;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32-001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它强调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发挥,指引语文课堂走向关注生命、营造和谐教学的高度,从而能够将课堂教学的意义提升到指向终身学习的境界。

一、以生为本,快乐学习

1.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

生态课堂是关注学生生命状态和生命成长的课堂。以生为本,其核心成分是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热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关注的重心不仅是简单的“双基”的讲解,更应面向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1]

2.生态课堂是“快乐“的课堂

快乐是一种幸福的心理状态。学生能够学的幸福是教学过程的追求。“快乐”生态课堂的意义:(1)被认可的心理满足。(2)成就感的满足。同时,能够激励情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2]

二、语文和谐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

1.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师只是语文生态课堂的引导者。在语文生态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地发文,可以争论,可以出错,可以反驳老师……总之,课堂是动态的,师生是自由的,生成是真实的,教学才是精彩的。

案例1:《月光启蒙》教学

师生按照教学设计程序研读赏析课文,研读到最后的时候,许多同学都被作者对母亲的这种深深怀念之情所感动。这时,一位女同学举手提问,为什么题目不用“月光母亲”,而是用“月光启蒙”呢?本来,我的课堂预设是在学完文章的最后讨论,没想到,在品析歌谣时有学生进行提问。在这时,教师不应该打断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像这样学生大胆质疑,老师顺势引导而自然生成的课堂才是生态课堂。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他们的学习兴趣、身心愉悦、学习积极主动,最终要看他们自身是否觉得快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

案例2:《师恩难忘》教学

在熟读课文后,教师提出:“《师恩难忘》中的老师指的谁?”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田老师。”不难看出,学生大致了解了整篇故事的人物,故事。紧接着老师又问:“田老师为什么能让作者在40多年后遇到他还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这时学生们开始疑惑,不知从何开始说起。于是带着浓浓的疑问,开始走向课本,探究内容寻找答案。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味了“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进而让学生感悟对“我”的教诲之恩。

3.追求课堂的开放和灵动

开放的语文生态课堂,是学生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案例3:《争论的故事》

《争论的故事》是关于两兄弟对大雁烹饪方法的争论的故事。教师教学这一课可以模拟情境,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若是你们遇到大雁应该怎么办”为题,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组成团队进行辩论。A方说:“大雁,烤着好吃,皮香肉嫩,就像烤鸭一样美味。”字正腔圆,语气强烈。B方对曰:“煮着吃,营养价值大。”节奏明快,针锋相对。A方立刻争道:“肉会煮烂掉的。”B方反驳道:“烟熏火燎的,不但会烤焦,而且对身体也不好。”此刻,老师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请抬头看看,当你们在辩论的时候,天上的大雁还在吗?”还沉浸在激烈讨论中的全班同学恍然大悟。“听了这个故事,每个小组都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巧妙地引导小组合作的同学相互交流,交换想法,共同探究出了自己的失策和经验。以自己同课文中兄弟一样失败的经历深刻地认识到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4.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本身就是不断创新和发现的。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自己创新,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创新表现。[4]

案例4:《苹果里的五角星》

关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师让学生每人带好一个苹果,在课堂上进行切苹果的实验,看看会有怎样的发现。实验一开始,教师会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定势,直接从苹果的顶部切下去,结果只有被切开的核。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切法?那么不同切法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呢?于是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开始探究创新各式各样的方法,左斜着切,右斜着切,横着切……最后横着切的学生就会惊讶地发现有颗五角星,欢呼雀跃,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比起通读全文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原来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实际动手操作更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创新的的兴趣。让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换一种思维也许会发现更美的风景。

三、结语

语文生态课堂追求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然、民主、自在的状态,其目的在于还原语文课堂的本质特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正如有教育专家提出:“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乐园,是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和探险的地方。生态的语文课堂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的效果,在不断创新中追求教学的完美。

参考文献:

[1]朱开炎.生态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

[2]汪霞.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关注课堂生态[J]全球教育展望,2001

[3]吴鼎福.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