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章玉华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思考,只有教师不断完善,才能给我们的学生最精彩的课堂,充分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
关键词: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34-001
课堂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知识,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是我们全体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为深化课改,现在我县全体教师正探究践行课堂教学新的模式结构——导学互动。即通过“合作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更是这样,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所以课前的准备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在课前应有充分准备,只有教师能够对不同知识进行分类,做到课前心中有数,教学才能从最大限度上挖掘出学生的潜能,真正把时间留给学生,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呈现,让互动的课堂流放异彩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这一段精辟的论述,阐述了教者、学者、教材之间的辩证关系。既然教材只是受教育者的一个蓝本,那么教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呈现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更好地让求知者凝聚思考的目光,咀嚼知识的蓝本,让疑难问题的飓风,卷过学生平静的心海,造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局面,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
1.材料学习法
材料学习法是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求证历史的方法,并形成有尝试的历史认识,如开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明观点,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材料学习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体现了合作互动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
2.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使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比较法
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些相似的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教授《开辟新航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同,尤其是对中西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维新时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其异同。通过比较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历史观点去解决纷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四、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跟学生共同商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参与度,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多开展如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想、有所问、有所讲、有所作、有所学、有所获,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把握好课堂节奏
一堂出彩的课离不开前期的认真备课,但课堂的成败更决定于实践,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课堂气氛”严“与”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2.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的关系
3.教学过程中“疑”与“释”的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习思维能力的途径,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我不是简单地将要点和盘托出,而是提供四则材料,先让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合作互动,我随后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拨提示,进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如今的课改是真改,是师生平等、相互探究、相互交流,从心灵的碰撞中达成共识,共同获取真知,这种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的构建,有力的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质”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思考,只有教师不断完善,才能给我们的学生最精彩的课堂,充分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